「香港」品牌有價 訂認證保金漆

2024-09-26 00:00

「美誠月餅」風波引起熱議,保護「香港」金漆招牌的含金量尤為關鍵。
「美誠月餅」風波引起熱議,保護「香港」金漆招牌的含金量尤為關鍵。

「美誠月餅」風波在城中鬧得沸沸揚揚,實際上,在內地銷售,非在港生產、營運和銷售的「香港」品牌及產品仍有很多。本報發現,在內地網購平台上,有保健品和食品在包裝和宣傳上大量使用「香港」字眼,有藥房品牌自稱是「香港百年老字號」,卻在本港兩度申請商標被拒,亦有食品主打「香港手作」,惟實際生產和銷售在內地,在港註冊地址均為秘書公司,與多間公司共用。有學者建議,應制訂明確的標準和認證制度,如一定程度要在港生產或經營,確保「香港」金漆招牌的含金量。 

網紅月餅「香港美誠」在內地引起風潮,在直播帶貨平台月銷達5000萬元人民幣,但近日卻被揭該品牌在香港買不到,雖在港註冊商標,惟註冊地址位於灣仔的秘書公司,與其他40多間公司共用,疑似「空殼」,加上實際生產和銷售均在內地,被批「有名無實」。
網售祛濕丸亂認獲授權「藥房」

本報翻查內地網購平台,發現有不少類似的「香港品牌」產品,其中聲稱「香港百年老品牌」的「香港X藥房有限公司」,出售多款「香港配方」產品,並宣傳為「香港品牌」,但未有在港銷售,其祛濕丸包裝外盒更印上「Rx」標識,寫有「香港政府註冊」及「正品正貨保障」,更稱獲「香港醫學研究會」的質量安全管理認證。惟經查證,該「藥房」非《藥劑業及毒藥條例》下的「獲授權毒藥銷售商」,不能使用「Rx」標識,相關醫學研究會亦不存在。

記者佯裝客人,與該品牌的客戶服務員聯絡。客服稱產品是該品牌委託內地生產,但被問及宣傳上的「與香港專櫃同售」,當中香港門店的地址,客服着記者自行搜尋該品牌,其後又稱不清楚,「不屬於我們電商部管理」。

該品牌的介紹頁面,聲稱品牌在1841年於本港開設首間西藥房,1856年托馬斯.沃特森醫生經營了香港X藥房等,與本港一知名連鎖集團相似。產品的研製方位於廈門,至於委託方的「香港X藥房有限公司」,該公司2021年在港做商業登記和公司註冊,其登記業務地址位於旺角商廈。記者查證該址為商務秘書公司。

翻查本港的商標註冊系統,發現多宗由該公司提出的申請紀錄,包括2022年10月以簡體字版本的「香港X藥房」提出申請被拒、2023年10月以繁體字的「香港X藥房有限公司」申請被拒,以及今年7月以繁體字「香港X藥房」作出申請。

另一品牌「香港京XX大藥房」,亦在產品包裝及宣傳上印上「香港金裝品質」,其中產品如「透骨膏」的名稱亦帶上「香港」二字,但實際非在港銷售,生產企業是「河南XXX醫學科技有限公司」,總經銷商是「香港京XX大藥房有限公司」,地址卻誤將一北角商廈,寫為名稱近似的灣仔商廈,電話更是以「5」開頭的手提電話。該公司今年3月在港作商業登記,登記地址是北角商廈,經查證該址為企業顧問公司。
「香港伴手禮」產地是福建

食品方面,其中一個名為「九龍港X」的品牌,品牌名稱用上繁體字,部分產品寫明是「香港伴手禮」,近期旗下一款「夏威夷果仁脆脆」更有「XXX(本地電視台)識貨優惠」,宣傳時加上該電視台的標誌。當記者問及推出有關優惠的原因,客服人員答非所問,稱「產地是福建」,對是否曾被該香港電視台介紹,則稱「不清楚」。

該品牌的首頁介紹自稱是「傳承香港,風味美食,創始於1969,傳承半個世紀的工藝至今」,又指「上世紀80年代,一位漳州人來到九龍,時常把地道的九龍點心託人帶給家鄉親人」,而該品牌重新把地道港式美味點心帶回內地。

產品產地是內地杭州市,委託單位是「泉州市XXX進出口有限公司」,而監製商是「香港九龍港X進出口有限公司」。翻查資料,前者於2019年底創立,於2020年4月在內地申請「九龍港X」的商標。後者在港有商業登記和公司註冊,創立日期是2021年底,未有產品在港銷售,業務地址是紅磡一工商大廈單位,註冊辦事處位於尖沙咀的商廈。前址是一間商務諮詢公司,後址是會計公司。

此外,品牌「超X味」出售的多款「雞蛋卷」和「海苔鳳凰卷」,在產品外盒和銷售宣傳上均稱「香港手作」,並印上「老香港古早味」等字眼,惟實際產地是內地廈門市。記者詢問該產品是否為「香港手作」,客服再三迴避,僅稱貨品由福建發貨,被多次追問後稱只是「港式老街手工雞蛋卷風味」,而非真正「香港手作」。
至少15公司使用同一登記地址

該產品的包裝以粗體特別標示委託商「香港保X食品有限公司」,該公司在港有商業登記和公司註冊,惟未有在港作銷售,登記地址是中環一商廈單位,搜尋網站上至少有15間公司使用同一地址,該址是一間會計師事務所。

對於港人聞所未聞,卻利用本港名義銷售的品牌和產品,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講師阮穎嫻指,在港註冊、專做內地人生意的公司,懂得「遊戲規則」,手續上沒有做錯,只是兩地市民難以接受,「很難避免,即使是本地品牌,也有用其他地方的名字。」她坦言,難以定義何謂「香港品牌」,但比起公司註冊,公眾更希望該品牌在本地有知名度。

「不是平時所見特定品牌的盜版或山寨版,而是利用『香港』提升號召力。」香港恒生大學市場學系助理教授鄺家麒提到,該類事件有機會引起「溢出效應」,即個別企業造成的負面效果,影響到真正的香港產品。他續指,「以香港這地方作為一個品牌,不能放任不管,尤其現時經濟低迷,應重新思考如何利用香港二字提振經濟,不要令金漆招牌的含金量下跌。」

他提到,現時的爭拗點頗為模糊,認為應由政府或相關半官方機構,以發牌或會員制作認證,確保標明香港生產或香港品牌,需要遵守香港標準,便可令消費者更清晰,「不但做註冊,亦要制訂相關標準和定義,例如規定香港生產須佔至少10%、要否有辦公室,還是核心部分要在香港製造等。」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