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投公司:以港為家 推動生態圈

2024-06-11 00:00

對於「港版淡馬錫」的稱呼,陳家齊直言「不如叫返我哋做港投公司或者HKIC」。
對於「港版淡馬錫」的稱呼,陳家齊直言「不如叫返我哋做港投公司或者HKIC」。

有「港版淡馬錫」之稱的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籌備逾半年後,頭炮於本周啟動。管理政府620億元資本的港投公司行政總裁陳家齊表示,已選定三大投資主題,包括人工智能(AI)在內的硬科技、生命科技,以及新能源或綠色科技。她指出,港投公司有雙重任務,除爭取合理回報,亦要求被投公司落戶、扎根,並以香港為家,着手推動香港生態圈發展。對於遲遲未落實項目,主要是制訂藍圖,親身與各界交流,預期準備工夫充足,將產生「飛輪效應」,料每季都有項目落地。
陳家齊指出,港投公司固然尋求合理回報,但更期望發揮好資本引導和槓桿的力量,令科企落戶、扎根香港,她說:「將來以香港為家去發展,然後帶動生態圈」,目前傾向揀選平台型企業,務求令企業的成功輻射出去,推動周邊發展。

她續說,大力鼓勵合作企業為香港生態圈交出誠意,如舉辦主題式活動,並擴大在港營運,包括與大學、研究界等探索合作場景。
資金運用採組合式打法

她表示,該基金在運用資金「要精準、做得實、做得細」,遂選定了硬科技、生命科技和新能源或綠色科技作三大主題,當中硬科技領域包括AI、數據科學、半導體,以及近年高科技行業追求應用的RISC-V(第五代精簡指令集)技術。

港投公司的資金運用將採取組合式打法,陳家齊稱,任何工具都會考慮,包括入股、買債券、定立期權條款等,但坦言以其經驗,將更側重作私募投資,因性價比高,可發揮較大資本槓桿效果。她補充,會因時制宜作決策,制訂合適的條款,投資對象處於不同融資輪、投資年期都會考慮,難一概而論。
首批直接投資項目月內公布

港投公司由政府全資擁有,在2022年《施政報告》宣布成立,將近年未來基金下設立的「香港增長組合」、「大灣區投資基金」和「策略性創科基金」,以及「共同投資基金」歸一收納管理,並在去年10月委任陳家齊為行政總裁後,團隊正式埋班。

港投公司起始資金規模達到620億元,本身四項基金的指定用途,在整合後可靈活調配。陳家齊提到,在這8個月以來一直在進行前項工作,而遲遲未有出手的主要原因是要制訂藍圖,並親身與各界交流,旨在取得第一手資訊及情報。

她直言,籌備工作已經大致完成,「將面向開到最闊」,在云云項目中篩選出較為優質,形容目前擁有細緻的資料庫及項目庫。

陳家齊預告,第一批直接投資和共同投資的項目將在本月公布,並預期因準備工夫做得足,將出現「飛輪效應」,「辛苦驅動到一個齒輪之後,就會越來越順」,相信未來每季都有不少項目落地。

事實上,港投公司日前已預告,本周三將與港產獨角獸思謀集團(SmartMore)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為港投公司項目落地打響頭炮。
強調本質非救市基金

對於「港版淡馬錫」的稱呼,外界常與新加坡主權基金作比較,陳家齊直言「不如叫返我哋做港投公司或者HKIC」,因其雙重任務關心「使一蚊出去,投資到將來對香港機遇」,投資邏輯獨特,與其他基金不盡相同。她又強調,正因會扣緊投資主題,港投公司本質並非一個救市基金。

另外,港投公司日後會額外成立「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投資組合」,資金來自每名來港投資移民的3000萬元投資資產中,投放300萬元,並設有鎖定期。

陳家齊透露,有關組合詳情已踏入最後微調階段,整體方向將面向「香港創科故事」,為有志發展創科的香港人,又或在B、C輪一般較缺水的初企提供資金,但強調是一項投資而非資助,將有篩選機制。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