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推多項制裁法案圖毀中港經濟擾施政

2024-05-11 00:00

黎智英與《蘋果》相關公司涉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昨第74日審訊。
黎智英與《蘋果》相關公司涉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昨第74日審訊。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與《蘋果日報》三間相關公司涉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昨進行第74日審訊。控方專家證人、浙江大學國際戰略與法律研究院院長王貴國教授指出,美國為推動敵對經濟行動及制裁中港官員,制訂了《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香港自治法案》、《第13936號行政命令》、《香港安全港法案》、《香港人民自由和選擇法案》,而根據2023年《香港政策法報告》,美國政府在《香港國安法》生效後,已按行政命令對42名中港官員實施經濟制裁,其直系親屬亦受到經濟制裁及簽證限制。王質疑有關條文用字非常主觀,難免被錯誤詮釋或濫用,進一步加重預計制裁效果的嚴重性。
控方在庭上讀出王貴國教授的書面供詞及專家報告針對中港制裁、封鎖及其他敵對行為、相關法律效力及對中港兩地的潛在影響,提供專家意見。

王貴國列出美國所提出的法案:美國於2020年6月30日在參議院及眾議院兩院提出《香港安全港法案》,並提交予美國司法委員會和外交事務委員會;美國時任總統特朗普於2020年7月14日簽署《香港自治法》及簽《第13936號行政命令》,終止香港在美國法律下的特殊地位;2020年7月20日,美國參議院提出《香港人民自由和選擇法案》,為反修例示威者提供入境便利、庇護及難民資格等。
制裁11名中央政府和香港官員

美國政府在2020年8月7日以實施《香港國安法》為由,宣布制裁11名中央政府和香港官員,包括前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現任行政長官李家超、前警務處處長盧偉聰、現任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前香港中聯辦主任駱惠寧、前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張曉明等。11人被外國資產控制辦公室列入專門打擊恐怖分子及國際毒梟的制裁名單,其在美國管轄範圍內的資產也受到封鎖或凍結。

2020年8月19日,美國國務院宣布暫停或終止與香港簽署的移交逃犯、移交被判刑人員、豁免國際船運利得稅等三項雙邊協議;美國政府宣布自2020年9月起,香港出口美國商品禁止注明「香港製造」,必須注明產地為「中國」;11月9日,美國國務院宣布制裁4名中國和香港官員,包括警務處副處長劉賜蕙及國家安全處高級警司李桂華;12月7日,美國國務院對14名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實施制裁。
2021年追加金融制裁措施

2021年1月15日,美國再向6名中港官員實施制裁;3月16日,美國國務院更新制裁名單和追加金融制裁措施;7月16日,美國國務院宣布制裁7名香港中聯辦官員,包括時任中聯辦副主任陳冬及現任香港中聯辦副主任盧新寧。

2019年反修例示威期間簽署的《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列明會為被內地及香港政府檢控、拘留及定罪人士提供申請入境美國簽證的便利。

針對《香港國安法》生效而制訂的《香港自治法案》內有10項制裁措施,表明美國將撤銷香港所享受的美國法律下的優惠待遇,授權針對與香港有關的某些個人、實體及金融機構,實施經濟制裁及旅行禁令。美國國務院每年會研究香港民主、普選、司法獨立、法治、新聞自由、集會自由、學術自由及美港交流的影響,提交《香港政策法報告》,再按法案或行政命令,作出相應制裁行動。案件編號:HCCC51/2022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