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設中西醫學院浸大重科學發展

2024-03-22 00:00

浸大校長衞炳江表示,研設中西醫學課程時,除了協調兩類醫科的學習內容,首要面對的問題是如何縮減兼讀兩科醫學課程的時間。
浸大校長衞炳江表示,研設中西醫學課程時,除了協調兩類醫科的學習內容,首要面對的問題是如何縮減兼讀兩科醫學課程的時間。

近月多間本地大學相繼表示有意增設醫學院,正在構思成立中西醫學院的浸會大學,校長衞炳江昨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浸大擬設的中西醫學院,定位與其他院校不同,但亦「歡迎競爭」。他指出,中西醫學院着重中西醫協作,討論的是「醫學、一門科學的發展」。至於未來醫學院選址是在香港、大灣區還是內地,他表示是「次一級的問題」。
浸大昨於故宮文化博物館舉行一連兩天的「人文、社會與數字未來國際研討會」,校長衞炳江在研討會舉行期間接受本報訪問。對於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趙偉仁日前在電台訪問所指,本地院校開辦新醫學院需考慮臨床教學人員等資源是否足夠,又指社會亦可考慮「逐步增加醫學額」等其他方案,衞炳江回應指,浸大的醫學院構想與其他院校很不同,重申浸大所討論的是「中西醫協作」,「而他們討論的是『社會的需要安排』。」
須解決縮減兼讀兩科時間

衞炳江解釋,相對以培訓本港醫療人才為目的,浸大擬發展的中西醫學院,定位與其他院校不同,所着重的是一門科學的發展,「有關香港醫療服務、還需要多少醫生,是醫管局、政府要做的。我們討論的是一門科學的發展,那是兩個層次的事。」他又認為醫學界未來「不會分開中國醫學、西方醫學,而是醫學」。至於中西醫學院選址,他表示那是「次一級的問題」,「北部都會區做到就最好,做不到的話,其他地方如大灣區都是可以的。」

要建構中西醫協作的醫學課程,衞炳江形容「協作困難」,因為兩種醫學的訓練背景「皆有自己一套理論」。他坦言,在研設中西醫學課程中,除了協調兩類醫科的學習內容,現時首要面對的問題是,如何縮減兼讀兩科醫學課程的時間,「兩個學科都需要很多時間去掌握。」一般而言,本地中醫學或西醫學學士學位課程修業期為6年,他指現時「甚麼都會嘗試」,形容浸大「全面擁抱技術」;又認為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科技或能幫助中西醫協作,亦有助兩類醫科學生學習。
首間中醫醫院明年底運作

衞炳江續憶述,浸大在2022年新冠疫情期間,有份參與啟德暫託中心的營運,為新冠病毒輕症患者提供中醫為主的醫療服務,當時已是中西醫協作,「那裏的病人最少食3種(西藥)、最多是27種,吃了27種藥後我們再給他中藥。」翻查資料,當時浸大中醫藥學院派出一支由11名中醫師組成的醫療隊伍,在食物及衞生局資助下,為入住長者提供新冠病毒的中醫藥治療服務,並與駐場西醫和藥劑師等,共同照顧長者其他方面的醫療和藥物需要。

此外,浸大中醫醫院有限公司將負責營運位於將軍澳百勝角、本港首間中醫醫院,醫院預計明年底分階段提供門診及住院等服務,服務類型將以中醫為主,以中西醫協作模式運作。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