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職員關顧住戶 搵工換燈泡樣樣幫

2024-02-25 00:00

聚賢薈過渡房屋項目聯席主席、立法會議員陳家珮(左)及住戶丹丹。
聚賢薈過渡房屋項目聯席主席、立法會議員陳家珮(左)及住戶丹丹。

過渡性房屋的規模無論是大是小,住戶的身心健康均非常重要。同心村其中一個特點是以組裝合成法興建,聖公會福利協會服務總監李惠華表示,僅用10個月建成1800個單位,但坦言因居民的背景、生活習慣及入住期望不同,加上項目戶數多,偶然產生摩擦在所難免,最重要是有溝通。而每幢樓都有社工,會透過家訪與當事人傾談,幫助他們互相理解及遷就。

聚賢薈過渡房屋項目聯席主席陳家珮稱,聚賢薈兩項目的戶數不多,但勝在機構職員能親身接觸每位住戶,打好關係。住戶找不到工作會主動求助,職員會協助住戶更換家中燈泡、廁所板等,住戶有困難亦會分享,「同老公鬧交都會嚟辦事處搵人傾,傾完幾個鐘後開心返去買餸。」

小朋友的學習環境絕對是家庭申請入住時會考慮的重點,但同心村位處的元朗一般被認為不方便子女就學。李惠華稱,項目附近有不少教育機構由聖公會營運,會善用此優勢支援租戶,減輕他們的擔憂。她分享說,曾轉介一名失業租戶到附近小學當校工,再轉介其子女入讀鄰近幼稚園,滿足其工作及家庭需要。

至於聚賢薈所在的中西區及灣仔區,均有良好校網,團隊會優先協助有小朋友尤其是幼兒的單親父母。陳家珮指,聚賢薈更將每個500至600呎單位一分為二,分間成AB兩個約280呎的小單位,希望兩個單親媽媽各住一室,能互相照應。
轉介幼童入學  分間單位有照應

聚賢薈定期為住戶舉辦不同活動,例如教導小朋友做手工發揮小宇宙,參加清潔沙灘等環保活動;亦會讓街坊投票想去哪裏遊玩,例如最近有住戶稱想前往慈山寺參觀,但個人較難預約,聚賢薈即研究可否透過機構預約,與住戶同樂。

在未來計劃方面,李惠華指聖公會會配合施政,同心村不止滿足租戶的住屋需求,亦可幫助居民全人發展,反映「政、商、民」三方合力可解決基層家庭的需要,也希望可作示範,將此營運模式推廣出去。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