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環署署長「3變」壓低鼠蹤

2024-02-05 00:00

楊碧筠指,處理鼠患需「變陣」、「變法」、「變習慣」。
楊碧筠指,處理鼠患需「變陣」、「變法」、「變習慣」。

今屆政府上場後即推出打擊衞生黑點計劃,又加強滅鼠工作,絕大部分衞生黑點情況有所改善,去年更捕獲近10萬隻老鼠。食物環境衞生署署長楊碧筠接受《星島》訪問時透露,明天(6日)將公布評估各區「無鼠百分比」計算方法,即是新的鼠患參考指數,預料最快下月可公布正試驗的3個分區數字供參考,「全世界無可能將老鼠清零,將鼠蹤壓到低過繁殖率、唔騷擾居民、唔影響環境衞生就係成功。」她多次強調,無論是垃圾、鼠患等,要靠全民起動、同心合力,才能長遠有效果。
針對防治鼠患,楊碧筠形容過去一年署方的做法,是「變陣」、「變法」、「變習慣」。她解釋,以往都是日間在街上放鼠籠,成效沒有太大進展,之後考慮到老鼠在晚間更活躍,且可於更多地方放鼠籠,推出19隊「夜間防治鼠患流動隊」,成效不錯。去年底署方已加至31隊流動隊,到目前臨近歲晚,短期內增加至60多隊人手,「晚晚捉老鼠」。
60流動隊「晚晚捉老鼠」

楊碧筠認為,如果打擊老鼠的力度不及其繁殖速度,當局永遠都只是在追落後,如果能很大力度打擊,「打到低過繁殖率」,鼠蹤反彈的機會、能力,及所需的時間需要更多,就算出現反彈跡象都可以即時處理。「變法」就是工具,她介紹今年全面引入熱能探測攝錄機,配以人工智能技術監察鼠蹤,自1月起署方已在中西區、灣仔及東區試行,預料最快三月有數據,半年內則會於全港19區實行。
最快下月發布3區指數

「變習慣」就是改變市民的習慣,她強調要滅鼠,重點是趕絕老鼠食、住、行的條件,而製造這些條件的往往都是「不小心的市民」,甚至是無公德心的人,未來要聯合多個部門合力做好宣傳教育。至於以往傳媒都會用防治鼠患隊的開支,除以捕獲的老鼠數目,評估相關工作的成本,楊碧筠不認同這個做法,解釋防治蟲鼠隊負責很多工作,單是老鼠除了放老鼠籠,更要補鼠洞、做宣傳教育等,當鼠蹤有改善就要處理其他蚊蟲問題。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