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入行意欲偏低 兩地宜合作培訓專才

2023-11-28 00:00

大連海事大學的實習輪船「育鯤輪」近日訪港,大批市民登船參觀。
大連海事大學的實習輪船「育鯤輪」近日訪港,大批市民登船參觀。

海事人才是發展航運的重要一環,除了本地培訓及吸納專才,有學者認為,中港兩地院校應加強合作,互補不足。

運輸及物流局自2014年起設立「海運及空運人才培訓基金」,支援業界人才發展及推廣,其承擔總額於2023至2024財政年度已達5億元,惟開辦航運、航海課程的院校有限,新一代入行數字仍然偏低。港府早在2018年「人才清單」加入海事服務範疇,包括航運融資專才、海事總管和造船師,惟截至去年10月只有不足20人來港發展。
每年只培訓5名海事律師

上周適逢「香港海運周」,大連海事大學的實習輪船「育鯤輪」受邀第二度訪港,並開放予市民登船參觀駕駛台、輪機艙及生活區等設施,正在船上實習的學員更充當導賞員為市民講解。理大董浩雲國際海事研究中心總監葉子良博士指,本地院校設置實習輪船需投資大筆款項,建議善用內地資源,如加強中、港兩地院校合作,如香港學生修畢本科課程,可獲政府資助北上海事學校深造,再回港發展,「香港每年只需要培訓5名海事律師,人數少難開辦本地課程,學生可在港修讀法律後,再回內地進修相關海事知識。」

香港工程師學會機械、輪機、造船及化工分部前任主席司徒家成亦言,要讓年輕一代了解航運業涵蓋領域廣、有發展空間,兩地院校可考慮開辦雙學位課程,吸引更多人入行發展,避免業界陷入青黃不接的窘況。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