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港府大力扶持 虛產平台前景仍佳

2023-11-20 00:00

JPEX騙案「爆煲」,令本港虛擬資產交易市場陷入低谷。
JPEX騙案「爆煲」,令本港虛擬資產交易市場陷入低谷。

虛擬資產、人工智能(AI)兩大議題近年成熱門話題。《財政預算案》提及「數碼經濟」政策,預留30億元推動AI等領域研究。不過上述兩大科技發展在港卻因各種原因有暗湧,如JPEX事件打擊公眾對虛產印象。不利因素湧現下,或阻礙香港數碼金融發展。本報將一連兩日,探討數碼經濟的危與機。
近年虛擬資產炒風盛行,正當相關產品漸廣為投資者接受之際,利用加密貨幣進行詐騙的JPEX騙案「爆煲」,令本港虛擬資產交易市場陷入低谷。有正申請本港虛擬資產牌照的平台指,近月無論投資者數量及資金都見萎縮,亦擔心當局會再收緊監管要求,故正考慮放棄申請並轉戰中東,令香港朝着成為亞太區加密貨幣中心的雄心受挫。不過,有持牌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營運者及立法會議員均認為,數碼金融發展勢不可擋,本港優勢在於能覆蓋全球潛在資金,而且獲政府大力扶持,相信長遠隨着平台服務範圍逐漸擴大,市場前景仍很樂觀。
分析料JPEX案對長線發展影響微

為吸引更多虛擬資產交易平台來港營運,今年6月證監會推出《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發牌制度》,向散戶開放容許參與虛幣交易。不過起步僅數月,香港加密貨幣交易平台JPEX被指涉詐騙。截至上月底,本港警方已就JPEX事件拘捕累計36人,共接獲2595名受害者報案,涉款約15.8億元,成為本港近年最大宗的金融騙案之一。

有大學調查更發現,JPEX案後,逾4成港人表示無意持有任何種類的虛擬資產,比例較事件之前增加12個百分點,有意投資相關產品的港人跌至不足2成。

有不願具名、正申請香港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牌照的平台代表稱,JPEX事件後市況不穩,加上幣市波動、對香港及內地虛擬資產政策的擔憂日增等因素,該平台正猶豫是否應繼續申請牌照,更指其不少客戶於監管趨嚴下,由於擔憂開戶、出入資金受阻,而不考慮在港開戶,或影響本港虛產市場客戶及資產數額。他指出,該平台正積極考慮轉往中東申請牌照,並以當地為基地發展業務,主要因當地資本更豐富,而且對虛擬資產平台及相關交易態度越來越積極及歡迎,發牌制度亦較港完善。

為助投資者辨識,證監會在JPEX案後,增設持牌、申請中及已撤銷或遭退回虛擬資產交易平台名單,讓投資者看清看楚。另一不願具名的虛擬資產業界人士稱,證監的變動令人有「朝令夕改」的觀感,認為當局設立的12個月的過渡期時間過長,期間猶如「真空期」,坦言相關做法相當奇怪。他指出,JPEX事件發生至今,已聽聞有多間公司考慮撤回牌照申請或放棄準備申請牌照的資料。

據證監會資料顯示,目前有6間企業正申請虛擬資產牌照,包括上周入表的富途旗下的「獵豹交易」。而被列入「已被退回、拒絕或撤回」名單則只有一間,為AMMBR (HK) LIMITED,9月29日遞表申請,僅一周便被撤回申請。目前本港僅有OSL及HashKey兩間平台獲牌。  

德勤中國數字資產香港主管合夥人呂志宏認為,JPEX只是藉用虛擬資產及明星效應騙財,對虛擬資產長遠發展不會有影響,故有心申請牌照的公司都會繼續申請,因為長遠看好這個行業及生態圈。對於牌照的審批時間及程序會否受影響,他認為主要視乎申請者能否達到監管機構的要求,相信當局不會因單一事件而影響過去應有的程序。他建議,應加強投資者教育及如何保障投資者。

香港Web 3.0協會成員、立法會議員吳傑莊表示,據他了解,申請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牌照的踴躍程度沒有特別減慢,認為香港在此方面的監管較嚴謹,變相申請的機構會考慮自身能否在此框架下賺到錢。有意申請牌照的公司仍然會申請,尤其是較大型或有經驗的機構;而之前想湊熱鬧的公司可能在了解後,就未必會申請,因為可能會認為即使投資一大筆錢及獲發牌,亦未必好容易賺到錢。
議員:申請牌照踴躍程度未減

他認為,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牌照的規例暫時可繼續維持,因為落地尚未滿一年,可以靜候未來發展而再作檢討;如果要放寬,在現行規框下都可以修改很多規則,包括幣種、上幣的程序等。他指,個人曾與個別官員交流,他們均異口同聲表示對虛擬資產的政策或方向沒有改變,會繼續推進,而目前業界每日都舉行大大小小的相關活動。他個人對虛擬資產行業樂觀,最重要是虛擬資產與實體經濟方面有更多結合及應用,不要因JPEX個別事件而影響整個行業。

HashKey稱,JPEX事件確實會對場外投資者產生一定負面影響,但該平台透過確認客戶身份程序(KYC)了解到,不少有投資虛擬資產經驗的投資者正進入市場,相信大部分資深用戶對投資虛擬資產仍有信心,又認為香港市場能輻射全球,對業界而言相當吸引。

聲稱有意申請牌照的OKX全球首席商務官黎智凱就表示,暫未見JPEX事件令平台客數及管理資金減少,形容到目前為止「一切如常」。他又稱,Web3及虛擬資產「不會消失」,對本港虛產市場前景保持樂觀。現時散戶限制於主流的加密貨幣,如比特幣、以太幣等,對平台業務發展來說較有限,認為未來相關牌照的許可範圍可考慮逐漸擴大。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