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史上最熱 全球均溫連續兩天創紀錄

2023-07-06 00:00

在華盛頓,有遊客跳進二戰紀念碑的噴泉解暑。
在華盛頓,有遊客跳進二戰紀念碑的噴泉解暑。

(星島日報報道)美國國家環境預測中心(NCEP)的測量結果顯示,7月3日(周一)一度是全球有記錄以來平均氣溫最高的一天,達到攝氏17.01度,但翌日7月4日(周二)均溫又達到攝氏17.18度,連續兩天寫下最高溫紀錄。專家表示,氣候變化和厄爾尼諾天氣模式是極端高溫的罪魁禍首。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周二宣布,熱帶太平洋7年來首次形成厄爾尼諾現象條件,警告各國做好準備。
北非氣溫持續逼近50度

根據隸屬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國家環境預測中心的數據,7月3日,在地球表面上方1.5至2米高度測量的平均氣溫為攝氏17.01度,這一數據超過了去年7月24日創下的16.92度最高紀錄,是自1979年有衞星監察以來最熱,專家也認為,這是自19世紀末開始廣泛使用工具記錄以來的最高水平。在1979年至2000年間,7月初平均氣溫為攝氏16.2度。

最近幾周,美國南部一直飽受酷熱所苦;在中國,熱浪持續不退,氣溫超過攝氏35度;北非氣溫持續逼近攝氏50度。即使正值冬季的南極洲也出現異常高溫。烏克蘭在南極洲阿根廷群島的沃爾納德斯基研究基地最近測得攝氏8.7度,打破其7月高溫紀錄。

由於北半球開始進入夏季,7月3日的新紀錄在翌日再次被打破。美國國家環境預測中心數據指出,24小時之後,即是7月4日,全球均溫達到攝氏17.18度。 倫敦帝國學院葛拉漢氣候變化和環境研究所氣候科學家奧托說:「這並非我們應該慶祝的里程碑。這是對人類和生態系統宣判的死刑。」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地球學家羅德說,極端高溫是氣候變化和厄爾尼諾天氣模式的結果,厄爾尼諾現象可能導致美國北部和加拿大部分地區變得比平常更溫暖和乾燥。羅德警告道,預計在接下來的一個半月裏將會出現更加炎熱的天氣。 

有記錄以來最熱的10年都出現在2005年之後,科學家指出,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人類活動引起的氣候變化。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周二宣布,熱帶太平洋7年來首次形成厄爾尼諾現象條件,這可能導致全球氣溫飆升、破壞性天氣的出現。這種引發全球升溫的氣候現象,很可能持續到2023年底。 

厄爾尼諾是一種自然發生的氣候模式,一般每2至7年發生一次,通常持續9至12個月。它與熱帶太平洋中部和東部的海洋表面溫度變暖有關,影響太平洋周邊地區的洋流和氣流,進而給各地天氣帶來變化,通常乾旱少雨的地區可能發生洪澇,而某些多雨的地區可能出現乾旱。厄爾尼諾現象通常與南美洲南部、美國南部、非洲之角和中亞部分地區的降雨量增加有關;另也可能導致澳洲、印尼、南亞部分地區、中美洲和南美洲北部出現嚴重乾旱。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