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權」招生判違憲 美亞裔歡呼

2023-07-01 00:00

最高法院周四裁定大學「平權措施」招生違憲後,反對者(左)與支持者(右)持標語對峙。
最高法院周四裁定大學「平權措施」招生違憲後,反對者(左)與支持者(右)持標語對峙。

(星島日報報道)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周四推翻美國大學實施數十年的「平權」招生政策,裁定哈佛和北卡羅來納大學收生時考慮種族因素的「平權」政策違憲。這項判決影響擴及全美,在國內引起兩極化反應,亞裔團體歡迎裁決,形容是「法律平等保護原則得重大勝利」,前總統特朗普亦稱這是美國「美好的一天」。總統拜登等自由派,則表示強烈反對。
由保守行動分子布魯姆建立的「學生公平入學」(SFFA)於2014年分別控告哈佛大學和北卡羅來納大學,指其非法使用種族原則,採用不同標準招生,尤其是對亞裔申請人設定較高的錄取標準,而對非裔和拉丁裔美國人的標準較低。最高法院去年10月開始審理這2宗訴訟。
專家:礙亞裔學生進名校

最高法院周四對哈佛一案作出裁決,9名大法官中,包括首席大法官羅伯茨在內的6名保守派大法官,投票贊成推翻「平權措施」(affirmative action),2名自由派大法官反對。另一自由派大法官傑克遜因擔任哈佛大學一委員會成員而未參與投票。在北卡羅來納大學一案中,以6比3通過裁決。首席大法官羅伯茨在其撰寫的多數意見書中稱,兩校的招生政策,與憲法第14條修正案的平等保護條款不符。

平權措施源於上世紀60年代晚期的民權運動,促使國會制定平權法案,規定大學招生、政府招聘時要照顧少數族裔(傳統上主要指非裔和拉丁裔)和女性等弱勢群體。但許多白人學生聲稱相關規定構成「逆向歧視」。美國媒體在裁決出爐後分析,裁決將對美國高校招生政策產生重大影響,白人和亞裔從中受益,非裔和拉丁裔則受到衝擊。

以亞裔成員為主的加州平等權益聯盟在官網寫道:「法律平等保護原則在最高法院取得重大勝利。」英國廣播公司(BBC)引述亞裔美國人教育聯盟主席趙宇空稱,他的組織認為,平權法案對亞裔美國學生進入精英學府的概率,產生負面影響,表示「這一裁決將保留精英政治,這是美國夢的基石」。不過,華裔眾議員趙美心稱,取消平權法案「不是勝利」,說:「來自低收入、有難民或土著背景的亞裔學生將遇到更多的錄取障礙。」

共和黨人紛紛對裁決表示歡迎,民主黨人則批評是在平權道路上走回頭路。總統拜登表示強烈反對及極度失望,指「最高法院不應摒棄保證學生群體多元性、反映出美國人口狀況的承諾」。並說:「美國仍舊存在歧視……我認為,種族多元的大學更強大」。他還說,政府會向大學提供在不違背該裁決的情況下保持學生多元性的建議。前總統特朗普則形容這對美國而言是「美好的一天」,有利美國與全球其他國家競爭。他任內一共任命3位保守派大法官。
民調指僅29%白人支持

哈佛大學稱,將遵守美最高法院的裁決,廢除具有種族意識的招生計畫。史丹福大學、加州理工學院、加州大學等名校之前都表示支持「平權措施」。裁判出爐後,史丹福校長直言深感失望。據皮尤研究中心6月8日發布的研究,76%亞裔反對高校在招生過程中將種族作為考慮因素。同一天另一份研究顯示,50%的美國人反對大學在招生時將種族作為考慮因素,有47%的非裔支持這一政策,但只有29%的白人支持。
不同群體出身本來就不公平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客座教授、前課程與教學學系主任黃顯華向中通社表示,美國最高法院這一裁決很難說是否完全合理。合理之處在尊重學生的學業水平為招生標準,具備平等性。

不過,黃顯華說,對於美國這樣一個多族裔社會,不同群體的出身基礎往往就不公平。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