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貫徹「兩會」精神 迸發香港力量

2023-04-05 00:00

今年「兩會」是黨的二十大之後第一次「兩會」,是3年新冠疫情取得防控勝利後第一次「兩會」,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第一次「兩會」,我們港區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去北京參加「兩會」,最大的感受是香港的身影隨處可見。譬如:全國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提到,圍繞提升愛國愛港力量能力建設務實建言,鼓勵港區委員,就推動《香港國安法》制定實施等持續發聲、主動作為;政府工作報告亦提到,支持香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兩會」上,習近平主席與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打招呼的一幕為人津津樂道,他在人大閉幕會上還強調道:「推進強國建設,離不開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 中央政府始終支持香港破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關心香港人心回歸事業,對香港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作用寄予厚望,令港區代表、委員十分感動、鼓舞。正所謂「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我們香港應該感恩知足,應該珍惜擁有,應該進取向上。
港人應主動講好「兩會」故事

第一,我們要堅定不移維護「一國兩制」。香港昨天的由亂到治依靠「一國兩制」,今天的由治及興憑藉「一國兩制」,明天的長期繁榮穩定需要「一國兩制」,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香港有許多獨特優勢,而「一國兩制」就是香港最大政治優勢。習近平主席去年「七一」講話強調:「中央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堅持兩點,一是堅定不移,確保不會變、不動搖;二是全面準確,確保不走樣、不變形。」國家支持香港,香港要珍惜這一制度,我們每個人維護「一國兩制」就是在為「一國兩制」的發展做出貢獻。
共同增進民生福祉

第二,我們要主動為中國為香港發聲。今年「兩會」振奮人心,政府工作報告用了「極不尋常、極不平凡」兩個「極不」來形容過去五年,特別是2022年,新冠疫情衝擊、國際環境惡化,我國GDP仍能實現增長3%,今年增長目標更設定為5%,經濟社會大盤穩定,我國發展取得來之極為不易的新成就。我還記得政府工作報告提到:「14億多人口大國保持就業穩定,難能可貴,蘊含着巨大創造力。」香港社會各界深入於香港各區,活躍在國際舞台,不僅要學習「兩會」,而且要主動講好「兩會」的這些故事,講好中國現代化和香港新征程的機遇,為中國和香港代言。

第三,我們要更加努力服務香港民生。香港民生牽動着中央政府的心,「兩會」十分支持香港改善民生,香港各界更應自力更生、自信自強,助力推進香港民生事業。例如,2022年我們義工聯盟的義工朋友為香港防控疫情等民生事業做出傑出貢獻,得到香港社會的充分肯定!接下來,我們要繼續深入社區,聚焦民生,以會員鄉親的需求和嚮往,作為我們社團的奮鬥目標,想得再多一些,做得再細一些,落區做好義工服務,充分發揮義工、社工專長,共同增進市民的民生福祉,共同促進香港的和諧穩定!

完整、準確、全面貫徹「兩會」精神,我們應敢於作為、擅於作為、有所作為,為香港的明天和祖國的強國建設添磚加瓦,共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榮光!
黃少康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義工聯盟社會事務基金主席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