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季新股淡靜 集資額跌57%

2023-04-03 00:00

李惟宏稱,18C上市制度的市值、研發開支及獨立投資者要求都有所下調,一般而言,業界都表示歡迎。
李惟宏稱,18C上市制度的市值、研發開支及獨立投資者要求都有所下調,一般而言,業界都表示歡迎。

(星島日報報道)今年首季本地新股市場「丁財兩不旺」,若不計由GEM轉主板公司,今年首季有15家公司上市,集資約64億元,與去年同期比較,新股數目減少1家公司,而集資額更跌57%。另外,俗稱18C的特專科技公司上市規則正式落地,立法會金融服務界議員李惟宏指出,中小型保薦人未必可以受惠。
今年及去年首3個月均有一家由GEM轉主板的公司,如果撇除該類公司,今年首季有15家公司上市,集資約64億元,其中有2隻新股集資逾10億元。去年同期則有16家企業上市,共集資149億元,當中有3家公司以介紹方式上市,即是未有集資,另1家公司以SPAC方式上市,集資10億元。
樂華膺季內賺錢王

新股首掛表現則明顯回暖,今年第一季度「賺錢王」為樂華娛樂(2306),一手帳面賺5850元,而去年同期「賺錢王」力高健康生活(2370)一手帳面只賺540元。蝕錢表現則相若,今年「蝕錢王」為淮北綠金(2450),一手蝕1275元;去年為金茂服務(816),一手蝕1170元。

李惟宏表示,香港新股市場首季表現較弱,雖然現時全面通關,但復常需時,預計今年下半年情況會較好。

至於18C上市制度方面,雖然監管機構把已商業化公司市值要求,由80億元降低至60億元;未商業化公司市值要求,由150億降低至100億元,但市場仍有聲音批評市值門檻太高。他坦言,監管機構落實相關上市門檻,便有把握其有市場需求,但中小型的保薦人未必可以在18C制度受惠,或參與太多18C上市項目。他提及,18C上市制度的市值、研發開支及獨立投資者要求都有所下調,一般而言,業界都表示歡迎。
科企以18C上市非易事

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上市機制由去年初推出,目前共有5隻SPAC在港掛牌,市場上未有SPAC併購交易(de-SPAC)的消息。他提及,18C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上市機制相比之下,18C上市制度較好,因為SPAC推出時稍為「追落後」、有專業投資者的限制,以及市場氣氛較差。

有中資券商銀行家表示,暫時未有客戶向其查詢18C的上市事宜,又指科企以18C方式上市並非易事,首先一般來說,沒有收入的公司市值難以達到60億元或100億元,加上領航資深獨立投資者的要求複雜。

另外,有美資銀行家表示,雖然有科企首席財務官想了解18C新規,但他們主要的眼點仍是近期大環境是否有轉變以及是否更適合上市,包括港股估值等。她指有數家企業仍在觀望美國的監管情況,並非一定在港上市。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