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斡旋沙伊復交 華府不安

2023-03-12 00:00

王毅、沙特國務大臣艾班(左)、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沙姆哈尼,周五在北京發表三方聯合聲明。 
王毅、沙特國務大臣艾班(左)、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沙姆哈尼,周五在北京發表三方聯合聲明。 

(星島日報報道)經中國斡旋,伊朗與沙特阿拉伯上周五在北京宣布重新建交。西方媒體分析,此事讓美國官員深感不安,因為中國在美國長期擁有影響力的地區扮演和平推手角色。外交政策分析人士形容,中方斡旋成功,等同向拜登政府摑了一巴掌,也讓華府意識到,中國在中東的經濟和外交力量正在崛起。
伊朗與沙特代表在北京秘密會談4天後,宣布這項突如其來的協議。中國、伊朗、沙特三方發表聯合聲明,什葉派佔多數的伊朗和主要是遜尼派穆斯林的沙特同意恢復雙方外交關係,兩國將在2個月內重啟大使館,以及執行20多年前簽署的安全和經濟合作協議。

2016年1月初,在沙特處決什葉派神職人員奈米爾之後,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宣布對沙特「神聖報復」,憤怒的伊朗示威者襲擊沙特大使館。此後,沙特切斷與伊朗的外交關係。
「中國強權崛起中的明證」

白宮發言人柯比周五說,美方未直接涉入,但沙特一直有讓美國官員知道他們與伊朗商談。柯比似想淡化中國在沙伊復交中發揮的力量。他說,白宮認為能讓伊朗政府坐上談判桌的原因,最終還是內部和外部壓力,例如沙特有效嚇阻伊朗及其代理人的攻擊。

沙特為首的聯軍自2015年介入也門內戰,與伊朗撐腰的激進組織胡塞運動打得兵疲馬困;伊朗則經歷長達數月的反政府示威動盪,此時與老對手化敵為友無疑可大鬆口氣。

曾在美國政府和聯合國任高官的費爾特曼說,比起沙伊重新建交一事本身,中國的角色才是這項協議最重要的層面。現為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研究員的費爾特曼說:「這會被解讀為賞給拜登政府的一記耳光,或許精確地說這是中國為一崛起中強權的明證。」在奧巴馬總統任內擔任國務院亞太助理國務卿的羅素說,中國在一場並非當事方的爭端中憑一己之力幫忙談成一項外交協議,「問題在於,這會不會是未來的趨勢?是否預示中國會在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莫斯科時,為俄烏調解?」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專家艾爾特曼認為,此事會助長美國在全球勢力衰退的論述:「中國釋出的訊息很明確:美國固然在波斯灣擁有優勢軍力,中國卻是一股強大且可謂正在崛起的外交勢力。」美國在中東的軍事、政治影響力仍毋庸置疑,但中國靠投資與基建快速擴張,成為中東的最大貿易夥伴,並憑藉世界最大能源進口國拉近與中東的關係。
美媒:助平息也門衝突

《華爾街日報》認為,沙伊復交對美國也有潛在好處,因為更穩定的中東有助平息也門等地的衝突,華府就能騰出更多軍力轉到亞太嚇阻北京。華府智庫「中東研究所」學者卡圖勒斯說,對美國和以色列而言,伊朗與沙特的協議提供一條「可能的新途徑」,即或許能在沙特配合下突破伊朗核議題談判的僵局。

大西洋理事會高級研究員傅爾頓表示,中國有40%的原油從波斯灣進口,希望中東穩定。他說:「北京採取聰明作法,利用戰略夥伴關係在伊朗與沙特厚植外交,不像美國只會拉一邊打一邊,從而制約自身外交力量。」

目前,已有伊拉克、阿曼、黎巴嫩、阿聯酋、卡塔爾、土耳其、巴林等多國對沙伊復交表示歡迎。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國家研究院院長李紹先對中新社說,沙伊復交展現了中國的耐心、智慧與擔當,對中東地區安全局勢產生積極影響。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