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今年勢重現活力

2023-01-03 00:00

特專科技公司上市機制有望於今年推出,加上中概股回流潮持續,如果港府考慮增設新股通,新股市場可望「旺上加旺」。
特專科技公司上市機制有望於今年推出,加上中概股回流潮持續,如果港府考慮增設新股通,新股市場可望「旺上加旺」。

(星島日報報道)去年新股市場「丁財兩不旺」,新股數量及集資額雙雙急降,不過今年有「三粒仙丹」,可望助新股市場重拾活力,包括特專科技公司上市機制有望於今年推出,可吸引更多企業來港上市,加上中概股回流潮持續,如果港府考慮增設新股通,本地市場可望「旺上加旺」。
近年港交所(388)密鑼緊鼓吸引不同類型的公司來港上市,繼《上市規則》18A出台,容許未有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以及引入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上市機制後,正籌備讓特專科技公司可於本地掛牌,相信新上市渠道可以振興本地新股市場。
業界倡降特專科企門檻

業界早有聲音希望監管機構吸納中港科企在港掛牌,香港上市公司商會總幹事黃明偉表示,定立新規固然是好事,香港應該吸納更多不同類型公司,如果將《上市規則》18A模式擴展至科技股絕對是好事。

不過相關諮詢文件建議,已商業化的特專科技公司上市時預期最低市值為80億元,遠高於現時於上交所科創板掛牌的市值要求至少15億元人民幣,不少業內人士提倡降低門檻,其公眾諮詢期已於去年12月18日結束。黃明偉亦認為已商業化公司市值要求太高,建議可下調至50億元,因為18A市值要求最低僅15億元,這些科企已有業務及客戶,相對風險不大,又指部分特專科技行業難以達到市值80億元要求。

另一邊廂,「雙幣雙股」新股機制推出逾十年,從未有成功例子。人稱「新股女王」、卓佳商務部董事總經理鍾絳虹表示,鑑於港交所(388)計畫推出雙幣股票市場莊家機制,政府部門可考慮推出新股通,吸引市場人士做「雙幣雙股」新股,幫助本地新股市場渡過寒冬。

雙幣雙股制度在2011年推出,而「雙幣雙股」IPO是指公司將其人民幣股票與港幣股票進行首次公開發行,兩批股份於上市後在人民幣及港幣櫃台分開買賣。鍾絳虹解釋,「雙幣雙股」IPO一直遲遲「做唔起」,因為港交所推出該機制時,恰好人民幣開始貶值,「人民幣資金池縮到好細」,個人亦認為已不合時宜,故沒有向客人推薦。

近年中央鼓勵中企來港上市,中證監副主席方星海於第15屆亞洲金融論壇時指,中證監一直支持符合條件的內地企業赴港上市。鍾絳虹提及,如果內地及香港監管機構考慮推出新股通,讓內地投資者都可以用人民幣認購本地新股,減少他們的兌換風險,屆時她才會向客戶推介雙幣雙股IPO。她表示,新股通不一定是靈丹妙藥,但對本地新股市場一定有幫助。她補充,大部分來港上市公司為中企,內地人較為熟悉這些品牌,可吸引他們認購本地新股,從而帶動本地新股市場。

此外,在中美角力下,去年共有11隻中概股回流在港上市,其中6隻以介紹形式上市。雖然中美審計底稿現曙光,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於上月中公布完成審查中概股的會計事務所底稿,中證監亦發文指,將推動形成中美審計監管常態化合作機制,惟地緣政治風險難以掌握,加上來港上市雙重主要上市可被納入港股通,讓中企回歸祖國懷抱及擴大投資者基礎,故中概股回流潮或將會延續。
德勤料年內10中概股回流

德勤中國華南區主管合夥人歐振興認為,中概股回歸有利本地新股市場,令整體上市板塊更加多元化,另可促進本地創新科技和資本發展。他預計,今年中概股回歸數量或多達10隻,因為目前符合香港第二上市要求的中概股約40隻。自首隻「雙重主要上市」的中概股小鵬汽車(9868)上市以來,不少公司都考慮以該方式掛牌。歐振興表示,公司會視乎市況而選擇上市方式,未來「第一上市」有可能成為趨勢,因為可以被納入互聯互通,事實上有不少中概股均想回歸內地。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