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造太陽」技術突破 宣稱首度取得能量淨增益

2022-12-13 00:00

加州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的核聚變裝置「國家點火設施」。
加州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的核聚變裝置「國家點火設施」。

(星島日報報道)在全球的能源需求不斷增加之下,科學家一直希望以「核聚變」(亦稱核融合)技術打造出「人造太陽」,獲得大量潔淨能源。美英媒體昨日報道,美國加州的科學家在此領域獲得「重要突破」,首次在核聚變反應中取得「能量淨增益」,即產生的能源大於消耗的能源。
英國《金融時報》和《華盛頓郵報》報道,加州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LLNL)使用實驗性質的核聚變反應爐,達成了「能量淨增益」(Net Energy Gain)。這代表研究人員首次成功在核聚變反應中,產生的能源大於消耗的能源,可望朝追求零碳能源邁出重大一步。美國能源部與LLNL發言人表示,無法對上述報道發表意見或加以證實,但能源部長格蘭霍姆將於今日「宣布重大科學突破」。LLNL發言人還說,「分析還在進行當中」,「期待周二分析完成時,能分享更多資訊」。

過去各國物理學家一直無法自核聚變反應中產生多於其吸收的能量,現在加州的美國政府科學家,利用一種名叫慣性約束聚變(Inertial Confinement Fusion)的程序達成,涉及以全球最大型的激光去射擊氫電漿(Hydrogen Plasma)微粒。《金融時報》引述三名知悉初步研究結果的人士稱,這次的核聚變實驗是在最近兩周進行,產生了百分之一百二十的淨能源增益。

據報,LLNL的實驗產生約二百五十萬焦耳的能量,超過激光所用能量二百一十萬焦耳。
核聚變是未來潛在能源

《華盛頓郵報》跟進報道,並援引兩名知情人士證實這項發展。一名資深核聚變科學家說:「對我們大多數人而言,只是時間早晚問題。」一些科學家認為核聚變是未來的潛在能源,特別是因為它產生的廢料很少且不會產生溫室氣體。國會眾議員劉雲平表示:「如果這樣的能源融合突破性進展真有其事,可能為世界帶來嶄新改變。」

核聚變與太陽用來產生能量的過程相同,提倡者相信,核聚變有朝一日可透過提供豐富、安全和綠能,幾乎不會產生廢棄物,幫助人類應對氣候變化。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