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聞|2成學生曾遭網絡欺凌 調查:中一生比例最高

2022-11-11 00:00

周鈺山(右一)指,不少欺凌者未能察覺行為或言談對他人的影響,學生亦未能掌握適當方法應對網絡欺凌。
周鈺山(右一)指,不少欺凌者未能察覺行為或言談對他人的影響,學生亦未能掌握適當方法應對網絡欺凌。

(星島日報報道)校園網絡欺凌情況嚴重,有調查發現,兩成高小至高中生曾遭受網絡欺凌,但自認曾經網絡欺凌他人者,比例卻不足一成,負責調查的東華三院青少年及家庭服務部指,反映普遍學生未察覺自己的欺凌行為,建議學校加強預防教育,讓學生意識網絡言論對他人的影響。調查亦發現,普遍學生以忽略、不轉載等方式,消極應對網絡欺凌,未主動阻止事件蔓延。

東華三院青少年及家庭服務部在九月,成功訪問逾八百三十名小四至中六學生,發現近兩成受訪學生在過去一年,曾遭受網絡欺凌,而中一生是各年級中比例佔最高,有多達三成半人曾遭網絡欺凌,而中四及中五的受欺凌學生比例,亦各近三成。較常見的欺凌方式,包括被人重複以粗言辱罵、被散播謠言、張貼不雅或令人尷尬照片。各有三成受訪學生坦言,曾因網絡欺凌問題而萌生自殺或自殘的念頭。

3成受害者曾想自殺

調查發現,承認曾網絡欺凌他人的受訪學生,比例卻不足一成,其中逾半人把行為合理化為「希望教訓或懲罰對方」,逾三成人辯稱欺凌他人,旨為幫助被欺凌的朋友。另有七成網絡欺凌者稱,自己亦曾遭受欺凌,由「被害者」演變為「加害者」。然而這些欺凌者亦面對心理與生理壓力,半數人平時難以入睡,另一半人稱面對不少難以克服的困難,調查通過精神健康問卷,發現受訪欺凌者的精神健康問題,程度較受欺凌者嚴重。

東華三院心瑜軒中心主任周鈺山指,結果反映學生未察覺個人行為對他人的影響,甚至已構成欺凌,而部分學生之間出現報復性欺凌,反映他們未能掌握適當方法,協助被欺凌的朋友,相信部分欺凌者或出於壓力過大而欺凌他人,認為學校應協助學生尋找正確的情緒宣泄渠道。

社會服務科主管婁振陽續稱,網絡欺凌內容傳播速度快,而欺凌者能以匿名發表內容,導致欺凌程度嚴重,影響比現實世界更深遠。

逾65%人視若無睹

雖然調查發現,四成三受訪學生曾目擊網絡欺凌事件,大多數人同情事主或感到生氣,但逾六成半人稱只會拒絕轉載或閱讀、視若無睹並不予理會。周鈺山形容,學生普遍處理手法被動,傾向置身事外,認為學校應加強教育,讓他們成為「積極旁觀者」,主動協助被欺凌者。他舉例指,除了直接指出言論對他人的傷害,亦可公開或私下表達關懷,或以幽默方式轉變話題。

機構建議從小培養學生的網絡安全意識,青少年及家庭服務部部門高級經理鍾燕婷指,可從幼稚園開始,讓家長偕子女認識網絡危機,「未來的網絡教育,應該具備互動性,讓他們體驗和了解網絡世界的危機。」她亦指,網絡欺凌者普遍低估言語對他人的傷害,建議應培養學生在網絡上以非暴力原則溝通的意識,建立正面的網絡文化。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