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筆論政|創科貢獻香港力量

2022-06-29 00:00

最近幾年,立法會一直有討論本地「再工業化」的議題。所謂「再工業化」又稱「工業4.0」或第四次工業革命,簡單來說就是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應用於供應鏈、生產綫、銷售網絡及售後服務等環節的全面管理。每一次工業革命都是一次飛躍,同時也會解決一個大難題。以前三次工業革命內容各有不同,但主要都是解決生產力的問題。現在的第四次革命與以前有一個根本不同之處,就是重點不再放在生產力。今天,量產不再是問題,真正的難題是如何避免過度投資和過度生產,令資源得以有效運用,減少浪費。提升精準度是新時代經濟模式的要求,而疫情令到「再工業化」更為逼切。疫情打亂了很多產業的供應鏈,工廠的生產受到影響,導致銷售網絡也出問題。這些問題出現正好說明我們的世界還未完全進入「工業4.0」。第四次工業革命就是要為這些問題提供解決方案。香港要積極利用背靠祖國的優勢和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契機實現「再工業化」,為未來經濟發展開啟新篇章。
把握第四次工業革命機遇

總體而言,香港的創科發展仍然處於追落後的階段,但香港勝在提速快。政府於二○一五年成立創科局後,為推動創科產業做了大量的工作,卓有成效;即將興建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更是首次以港深合作為主題的創科發展項目。深圳和廣東省其他城市製造業發展已相當成熟,故此香港的定位並不是下游生產,而是聚焦學術科研等環節,以及為創科產業提供融資。事實上,這個建議並不新鮮。筆者多年前與深圳的業內人士接觸過,他們當時已認為香港適宜集中力量做科研設計,具體生產由深圳等地來完成。港深合作互惠互利,但多年來兩地產業結構未能有機結合,以致香港在新經濟發展領域被深圳遠遠拋離。香港的短板歸納起來是三方面:一、租金成本高昂,科學園、數碼港等地方不敷應用,令初創企業的入場門檻偏高;二、本地的STEM教育仍未能追上時代的要求。舉例說,二○二○年起,印度教育政策就規定學童由六歲開始必修編程,香港的教育能否急起直追仍是一個問號;三、「官產學研」合作雖有進展,但仍未夠全面,尚未能與內地和大灣區打造一個完整的創科生態圈。

歷史一再證明,哪個國家帶領工業革命,哪個國家就會成為世界經濟的中心。香港要把握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機遇,發展創科除了促進本地經濟,也是一種繼續與內地經濟融合的過程。憑藉香港優秀的大學科研,可以於某些領域上與內地取長補短,幫助國家於芯片等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一分香港力量!
陳克勤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