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崇智:港教研國際上一席

2022-06-27 00:00

段崇智指,大學任務有二:教謀生、教做人;認為大學教育需全人發展,不能只教技能,否則只消三、五年便會被科技淘汰。
段崇智指,大學任務有二:教謀生、教做人;認為大學教育需全人發展,不能只教技能,否則只消三、五年便會被科技淘汰。

(星島日報報道)培育社會未來所需人才,關鍵之一是高等教育發展。香港回歸以來,高等教育體制多番蛻變,現今資助大學和私立院校百花齊放,教學和研究方向多元。受美式教育薰陶、從事生物醫學研究多年的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本港大學教研水平在國際上可佔一席位,未來的路向如何走,需配合本港知識型經濟社會方向發展,大學要為知識的創造、傳遞和應用,預備好暢通完善的「一條龍」管道。
政府最新人口普查數字顯示,本港有逾二百一十萬人完成高等教育,即文憑或證書、副學位課程及學位課程,比例近三成四,較○五年的一成六增逾一倍。事實上,本港現有二十二所可頒授學位的高等教育院校,除了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的八所大學、政府直接資助的演藝學院,還有十四所自資院校,提供不少職業導向為本的課程,中學畢業生的升學途徑多元,令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逐年提升。
對政府大力投放創科感鼓舞

與現今蓬勃境況不同,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本港高等教育體系尚未成熟,不少人選擇留學海外,中大校長段崇智是其中之一。他接受本報專訪時透露,離港外闖的那些年,他亦留意本港高教界發展,坦言本港大學「只有教學沒有研究」,直至大學及理工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前稱)在九一年設立研究資助局,始建立起大學額競逐研究項目的文化。

「近十幾年開始,有很多『港產』學術論文,是寫得不錯的。」段崇智一○年起在研資局生物學及醫學學科小組擔任外評成員,負責評審研究項目,一三年起更獲委任為小組主席。他形容本港大學的研究工作,隨政府投入資源,開始有所發展,而他回港後,聽到特首林鄭月娥要大力投放資源於創科、發展InnoHK,更是感到鼓舞。
移民潮失人才  加快水速「補漏」

段崇智感歎香港幅員雖小,但不少大學教研水平在國際上可佔一席位,最新的國際高等教育研究機構QS排名中,更有五所大學攻佔世界百大。他以中大為例,指近五年的世界排名節節上升,最新位列第三十八位,與多倫多大學、紐約大學等北美學府水平相若。

提到近年移民潮令本港人才流失,段崇智認為,知識型經濟是如今社會發展趨勢,而知識就如水一樣需要流動、需要管道傳遞,接通到末端以容器盛載起來,大學要做好「一條龍」的接連角色;移民潮所走掉的一批人才,等於管道出現漏洞,解決方式之一是補漏,二是加快「水」的流速,「這樣就算有洞,但水流速度夠快,到達末端、盛載起來的『水』總比漏走的多。」
人才建立初創  形成循環

段崇智認為挽留外地人才,亦是社會發展關鍵,「可能有人認為他們和本地生在就業上造成競爭,但這是不正確的。」他解釋,現今社會已非挖金礦時代、資源挖完就枯竭的「資源導向型經濟」,反而應以知識創造「金礦」,用人才建立初創公司,增加工作機會,繼而形成循環。

他引用十八世紀德國教育家威廉.馮.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指大學任務有二:教謀生、教做人,認為大學教育需全人發展,不能只教技能,否則只消三、五年便會被科技淘汰。推展至香港未來應如何發展,他同樣覺得若純粹眼經濟,只會處於被動,「但知識是無止境的,愈多知識就能創造愈多機會,大學是在經營知識的事業,要做的事是創造『可操作的知識』(Actionable knowledge)。」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