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高低起跌 北上大翻身

2022-06-20 00:00

《無間道》大收旺場,票房逾五千五百萬。
《無間道》大收旺場,票房逾五千五百萬。

(星島日報報道)香港回歸二十五周年,娛樂圈在這些年來面對種種挑戰,也經歷了高低起跌,但在努力不斷創新和拓展市場之下,歌影視雖曾由全盛時期一度陷入低迷,然而仍逐步走向轉型期,時至今天,娛樂事業變得更加多元化,市場亦更廣闊。尤其中港加強文化交融,藝人、歌手北上發展開拓新機遇,成為主流新趨勢,合拍電影屢創佳績,電視台發出新牌照百花齊放,串流平台興起,網絡創作兼KOL湧現,選秀節目爆紅,新世代藝人輩出,追星潮再度狂熱,令娛樂圈再度繁榮興盛,生氣蓬勃。
中港文化融合 影壇《雄霸天下》

香港電影工業曾有「東方荷里活」美譽,在八九十年代屬「黃金時代」,港產片風靡全球,那時候香港票房是「雙周一成」的天下,周潤發、周星馳、成龍演出不少經典名作,不但輕取票房冠軍,更廣受海外市場歡迎,見證香港電影輝煌。九十年代尾至二千年初,香港電影產量飆升,票房屢創佳績。一九九八年由劉偉強執導,郭富城、鄭伊健主演的《風雲雄霸天下》,是港片首次運用大型電腦特效製作的巨製,票房勁收四千一百五十多萬,打破紀錄,亦改變了雙周一成票房壟斷的局面。二○○○年起由杜琪峯、劉德華、鄭秀文這個「鐵三角」組合所拍的《孤男寡女》、《瘦身男女》及《龍鳳鬥》,均票房報捷。
港片受惠CEPA創新天

二○○一年,周星馳的《少林足球》運用了豐富電腦特效,當年更是全港首部票房突破六千萬的本土電影,被譽為「救市之作」。三年後周星馳再以《功夫》突破六千一百萬票房,又一次稱霸香港票房。
中港合拍  屢奪佳績

二○○二年由劉德華、梁朝偉主演的《無間道》大收旺場,收逾五千五百萬票房,連荷里活大導演馬田史高西斯也翻拍該片為《無間道風雲》(The Departed)。不過,隨後港片產量下跌,二○○三年,香港與內地簽定《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當中分階段對香港各類行業包括電影業進一步開放內地市場。按CEPA規定,香港電影不再列入進口電影配額,香港與內地合拍電影獲國產片待遇,合拍片粵語版和香港電影粵語版可在廣東地區發行和上映,讓陷入低谷的香港電影工業獲得新機遇,開啟新一輪中港「合拍片」熱潮。

自九七年回歸後,中港文化日益交融,香港與內地電影融合發展,香港電影人紛紛北上。二○○二年,是中國電影產業化起步初期,由張藝謀執導,李連杰、梁朝偉、張曼玉、甄子丹等香港演員為主的武打電影《英雄》,創下逾兩億五千萬人民幣票房,全球票房達到一點七七億美元,為中港合拍片開拓了成功的先例,也刺激了中國電影市道。
貼地小品  題材多元

CEPA實施後,愈來愈多合拍片誕生,導演陳可辛亦成功進軍內地,○五年他北上首拍歌舞片《如果.愛》,兩年後再拍大型古裝片《投名狀》,令他成為首位內地票房破兩億的香港導演。○九年由陳可辛監製、陳德森執導的《十月圍城》同樣取得佳績。其後他監製了《中國合伙人》、《七月與安生》等多部具影響力的電影。以香港創作人為主導的合拍大製作,還有吳宇森的《赤壁》、陳嘉上的《畫皮》、葉偉信的《葉問》等,在不少電影頒獎禮上屢奪殊榮。擅長拍警匪片的林超賢,二○一六年的《湄公河行動》在內地票房近十二億人民幣,其後二○一八年的《紅海行動》更收破三十六億人民幣票房,成績斐然。

除了大規模合拍片,香港本土創作貼地題材近年亦大行其道,包括獲柏林影展水晶熊的《歲月神偷》,掀起永利街保育話題;亦有《五個小孩的校長》、《逆流大叔》、《濁水漂流》、《媽媽的神奇小子》等,充滿香港地道情懷。

此外,網絡上的微電影隨着新媒體發展而興起,以小成本製作,作品短小但創意精煉。串流平台同樣迅速崛起,成了影視發展的一路奇兵,讓觀眾有更方便及更多節目的選擇,為新一代觀眾所受落,尤其疫情間戲院暫時休業,串流平台更乘勢崛起,搶佔先機。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