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人人|醫生不足靠「輸入」 放寬條件吸良醫(上)

2022-06-03 00:00

早前我談到自由黨與林太並肩合作,順利完成了《二○二一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的立法工作,奠下了輸入海外醫生的基礎。在經過「特別註冊委員會」的審議後,首批獲認可醫學資格的二十七所海外院校名單已經提交立法會,以完成先訂立後審議的程序。

在大約一百所獲認可醫學資格的海外院校中,首批二十七所不乏牛津、劍橋、耶魯等英美名學府,但就未見有我們內地院校的名字。為此,我收到很多意見,甚至會上亦有議員質問是否把內地大學排除在外?當局雖澄清沒有將任何院校排除,但呈交上來立法會的文件又列明「委員會決定有關醫學資格的授課語言應為英語」,這是否變相已向內地以中文授課的醫學院「落閘」呢?在議會同事連番的追問下,當局才指會向委員會反映意見。
兩文三語框架引進執業

且不談官員論調如何「搖擺不定」,背後揭示了現行的資格審批制度仍存太多限制和條件,其實只要是好的醫學院,我們又何必拘泥於其授課語言呢?用中文授課是否就等於他們不懂英文嗎?更弔詭的是,在資歷認證要英文之外,其實海外醫生想獲聘來港工作往往需要懂粵語,變相就是層層設限,試問全球有多少香港永久性居民在這些醫學院就讀,而又用英文教學,繼而熟悉粵語回來執業呢?事實上,以前來港執業的英聯邦醫生不也只懂英語嗎?當時亦未見出現語言溝通上的問題。如果是說普通話的內地醫生就更加沒有溝通障礙,因為香港很多人都「識聽識講」。由此可見,既然我們香港是沿用兩文三語,我們就可在兩文三語的框架內引進海外醫生,應該歡迎世界各地的醫生來港執業。

我期望由李家超領導的來屆政府可以繼續「拆牆鬆綁」,進一步放寬海外醫生來港執業的條件,除擴闊畢業生能獲特別註冊的認可海外院校名單外,連帶該等院校的醫科教員也可享有特別註冊的同等待遇,因為沒有理由在該校畢業的徒弟、徒孫可以特別註冊,但教授他們醫學知識的師父、師公卻不能?任何具備豐富經驗和專業能力的醫者,皆應考慮容許他們特別註冊。
為同校教員提供特別註冊

另外,據我所知在美國很多醫院都會和鄰近的醫科大學掛,為醫學生提供具認可資格的專科訓練,或許這些院校的整體排名未必很高,但是其專科資格可能是很出色的。為此,我們的百大海外院校名單又是否涵蓋到這些院校呢?我建議委員會在遴選時也要一併考慮這些因素,因為正正香港最缺的不單是醫科生,更是這些專科醫療人手。

據現行機制,當局指不在「名單」院校上畢業的海外專科醫生,可先透過有限度註冊來港再轉為特別註冊,這看似是「兩條腿走路」,但實質對這群醫生來港的誘因不大。坦白說,海外專科醫生願意到香港的公立醫院工作,其實都是看好幾年後可以轉為私人執業的前景,若要迂迴地先有限度註冊,再經香港醫專認證才能特別註冊,對他們而言可謂遙遙無期,根本不會來港。歸根究柢,正是少數醫醫相衞的私醫,要阻撓輸入海外專科醫生,令他們可以獨市行醫,做日賺百萬的「日球人」!

故此,我希望政府在輸入海外醫生的條件上,不要再自我設限,應該全面放寬讓更多好醫生可循多渠道來港執業,就像當年英聯邦時期一樣,寧可屆時我們夠醫生了才再去收窄條件。
張宇人
議員,GBS,JP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