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去中國化」 美如意算盤難打響

2022-05-24 00:00

正在日本訪問的美國總統拜登,揚言會武力保護台灣,公然摒棄一貫以來對台問題上的「戰略模糊」政策,舉世驚訝。儘管白宮澄清美國對台政策沒變,但拜登在宣布啟動印太經濟框架(IPEF)的同時,卻加緊大打「台灣牌」,相信是趁中國內外交困之際,不敢對台輕舉妄動,試圖加快推動全球供應鏈「去中國化」,建立由其主導的印太安全及經濟新秩序,加大對華圍堵力度。拜登此行看似取得成果,但要落實這個排除中國在外的經濟新秩序,前路仍充滿變數。

拜登昨天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舉行峰會後,在聯合記者會上被問到一旦台灣遭到北京攻擊時會如何反應,他表明會採取軍事行動保護台灣。對於這個重大政策轉向,白宮其後解畫,強調拜登所說的只是根據對台關係法向台灣提供軍事防衞能力的承諾。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重申台灣是中國內政,不容外國干預,呼籲美國要恪守一中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在台灣問題上謹言慎行,不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錯誤信號,以免對台海局勢和中美關係造成嚴重損害。
趁華忙遏疫頻打「台灣牌」

這並非拜登首次聲言武力護台,之前白宮推說是口誤,但他今次卻如此公開直白表態,顯然是有意為之,從他出訪亞洲前的連串小動作,如將國務院官網中有關「不支持台獨」、「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字句刪除,並支持恢復台灣在世衞大會的觀察員席位,凸顯他正以切香腸式方法,逐步掏空「一個中國」政策,試圖擴大台灣的國際空間,從而改變台海現狀。

美國公然挑戰中國的紅綫,明顯是賭中國在內外形勢脅逼下,對台不敢輕舉妄動。對外方面,俄羅斯攻打烏克蘭使西方空前團結一致對俄制裁,令北京明知拜登正在千方百計刺激自己,一旦對台動武便正中美國下懷,讓美國有藉口制裁中國,代價非常高昂。對內方面,中國多地爆疫,一方面正忙於如何有效盡快遏疫,以免經濟活動陷於停擺,另方面亦籌謀怎樣才能穩增長、穩經濟和保就業,以免影響社會穩定。

拜登窺準中國自顧不暇之機,加力出招,試圖東西兩綫並舉,盡快建立一個完全將中國摒諸門外的全球供應鏈,從而削弱中國的經濟競爭力。西綫方面,美國一周前才與歐盟在高科技產業,如晶片、人工智能、太陽能、6G、稀土等十個產業加強合作,使供應鏈更多元,擺脫對中國的倚賴。東綫方面,拜登亞洲之行重點是建立以晶片為核心的經濟聯盟IPEF,將美日韓安全合作提升到意識形態層面,稱只有確保供應鏈安全,才能避免在經濟和國家安全倚賴在價值觀不同國家手裏,明顯是衝着中國而來。

雖然IPEF是一個不對等和排他性的經濟框架,美國既不會開放市場,亦不會降低關稅,但仍有包括東盟多國在內的十二個印太國家願意參加,相信是不想得失美國而遭到報復,而IPEF內容欠奉,談判需時,民望低迷的拜登兩年後連任成疑,繼任人會否照單全收IPEF也成問題,故東盟多國相信是用空間換取時間戰術,透過談判暫時穩住美國的心,而未必真的願意選邊站。
華宜讓利拉住東盟破圍堵

更重要是中國是東盟最重要貿易夥伴,雙邊貿易額前年高達六千八百五十億美元,比美國跟東盟多一倍,加上東盟與中國的利益已深嵌彼此的供應鏈網絡中,要跟中國脫鈎,轉而跟美國合組供應鏈產業並不划算,正如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所說,若不與中國發展貿易,將要付出很大代價,須保持平衡,反映東盟多國仍持觀望態度,待看清楚IPEF條文細節,權衡過箇中利益才作最後決定。

拜登此行對華咄咄進逼,在遏華方面築起一道排他性的供應鏈同盟,補了印太戰略的短板,又頻打「台灣牌」逼近中國紅綫,令亞太局勢轉趨緊張,區內將會感受中美角力所帶來的衝擊。中國宜保持定力,加大對外開放力度,透過讓利令東盟明白到參加IPEF對己未必有好處,認真思量應否為美國對華脫鈎埋單。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