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閱讀卷考內地作家散文

2022-04-27 00:00

中學文憑試踏入第二周,約四萬六千名考生昨應考中文科閱讀與寫作兩卷。
中學文憑試踏入第二周,約四萬六千名考生昨應考中文科閱讀與寫作兩卷。

(星島日報報道)中學文憑試踏入第二周,約四萬六千名考生昨應考中文科閱讀與寫作兩卷。今年閱讀卷兩篇白話考材,均是內地作家周國平的散文,是首次兩篇出自同一人,分別探討自我、獨立人格等。考生反應不一,有人認為篇章深奧抽象,需時理解;有人則認為題目不算難,作答時間亦充裕。有資深中文科教師形容兩文內容平實,比起往年不算難明,惟審題須更清晰,否則「送分題」隨時變成「失分題」。 
今屆文憑試中文科閱讀卷考材的兩篇白話散文,均出自內地作家兼哲學學者周國平,其作品亦在內地中考、高考語文科閱讀卷的考材常見。《一個人和三個人稱》藉着「我、你、他」人稱視角,說明應如何了解自己,免於自以為是與隨波逐流,喚醒精神性的自我。另一篇節錄自《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提到人類最可貴在於獨立人格與精神自由,人生須有依託,但如依託外在事物,終不免迷失自我,只有找到自我的價值和意義,才可活出真我。
周國平作品內地高考常見

兩文互相呼應,反思人生意義,但有考生認為內容艱深,在荃灣應考的王同學直言「睇唔明」,形容文章較抽象,幸好自己做得完。同校另一考生王同學稱,留意到今年未有「分段題」,令她答卷時間較充裕。

寶安商會王少清中學副校長,兼中文科科主任謝穗芬指,兩篇考材互相補足,《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是《一個人和三個人稱》的延伸,探討層次較高,「但內容平實易懂,對比去年兩篇散文,更容易理解。」她指兩文的最後一題,一如以往屬高階題,首篇問及讀好書、沉思和藝術活動如何喚醒「精神性的自我」,考生須結合事例與個人體會作答,「例如藝術欣賞可指欣賞一首詩詞,聰明的考生可援以範文《聲聲慢》來作答。」

第二篇的高階題要求考生以「揚棄」一詞,解釋首篇中的「你」要如何成就更高的自我。考題雖有提示「揚棄」的字義,但謝穗芬指,考生亦須讀懂「我」與「他」的優缺點。廠商會中學中文科主任何慧微亦表示,考生須留意要符合「揚棄」定義,否則恐會失分。
選擇題辨明喻暗喻屬「送分」

另一方面,何慧微指今年閱讀卷亦有「送分」題,以多項選擇題,要求考生辨別文句屬明喻、暗喻、借喻抑或「三者皆非」,形容屬小學程度,但實際有陷阱位,摘錄四句均不屬明喻,倘考生誤以為各選一種手法,隨時「送分」變「失分」,故審題時須頭腦清晰,切忌自亂陣腳。

文言篇章方面,今年三則節錄自《說苑.至公》、《呂氏春秋.貴公》和《莊子.大宗師》。最後的高階題,問及莊子認為「藏天下於天下」的原因。何慧微指,該題既考核閱讀理解能力,亦問及莊子學說,「如不懂何謂『道』,便不能解釋。」
28人竹篙灣隔離應考

整體而言,謝穗芬認為今年設題難度與往年相若,篇章的篇幅短,不設耗時的「分段題」,考生作答時間充裕。何慧微則指,留意到近半考生未能完卷,「相信是疫情下考生沒有充足時間操練,未能適應考試節奏。」另外,考試及評核局表示,昨有十名正在檢疫及十八名確診考生,在竹篙灣社區隔離設施應考,其中兩人要求即日到竹篙灣應試;無人因身體不適而選擇不應考。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