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通脹」爆燈 市民要捱兩年

2022-04-14 00:00

超市貨品售價首季飆4.2%。
超市貨品售價首季飆4.2%。

(星島日報報道)第五波疫情之下,超市貨品一度被搶購一空。消委會收集今年一月至三月期間,本港三家超市十一組、共九十項貨品的網上價格,結果發現三家超市共同有售的六十三項貨品,在三月的總平均售價較一月升百分之四點二,當中升幅最多的是包裝蛋糕,上升近四分之一,食米價格也上漲百分之九點二,雞蛋則升百分之八點二。消委會指,隨本港疫情緩和,預計超市貨品價格會回落,但有學者分析,受疫情和全球局勢等因素影響,全球或多或少的籠罩在通脹壓力之下,預期本港未來兩年的物價都會有上升壓力。
消委會分析第五波疫情超市貨品價格,顯示三家大型超市六十三項貨品於今年三月總平均售價,較一月上升百分之四點二,當中包裝蛋糕加價百分之二十四點八、食米加價百分之九點二;雞蛋亦加價百分之八點二。儲糧必備的「罐頭肉」,即使去年總平均售價稍為回落,亦未能抵銷之前一年的升幅。
食米漲近一成 蛋價加8.2%

消委會亦進行二○二一年度超市價格調查,與疫情前比較,發現二百三十項超市貨品總平均售價按年下跌百分之一點九,但回落幅度未能抵銷二○一九年的升幅。其中,升幅最大的貨品為薯片或脆片,升百分之四點一、蜂蜜加價百分之三點五;急凍糕點亦加價百分之三點四。跌幅最大則為女士生用品,減價百分之十二點一,牙膏跌百分之九點二,芝士亦減百分之八點五。

調查顯示,同一貨品在不同超市的網上售價會有差異,以三月份九十項貨品的平均售價為例,除一項貨品外,同一貨品於不同超市的最高和最低平均售價,相差由百分之零點一至最多百分之五十五,當中逾六成貨品的平均售價相差超過一成。差異較大的貨品主要集中在「罐頭肉」、「罐頭蔬菜/湯」、「罐頭魚」、「即食麵」、「衞生紙/盒裝紙巾」及「急凍點心/肉」等組別。
不同超市價格差幅逾五成

消委會表示,面對糧油雜貨和日常用品價格不斷上升,消費者宜貨比三家。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指,留意到疫情下超市優惠減少,加上市民需求增加,令價格在短時間飆升,明白市民感到焦慮,提醒要保持理性;又指隨本港疫情緩和,預計超市貨品價格會回落。

香港食品委員會主席吳永恩表示,暫時香港食品的整體供應正常,但受疫情和全球局勢等因素影響,全世界無論在原材料,人工和運輸等方面的成本均會增加,這些成本即使未必會百分之一百轉嫁給消費者,未來食品的價格還是會面臨着一定的上升壓力。
內地供港食品成本難下降

政府早前表示,內地進口本港的鮮活食品供應穩定,市民毋須過分採購,吳永恩相信暫時內地對港食品供應不會受到影響,但由於受內地疫情等監管措施和本身內部對食品的需求影響,所以成本依然會維持在一定水平,無法下降。他舉例指,疫情前租用一架運送新鮮蔬果食品的貨車,價格約兩千一百到兩千二百元人民幣,在疫情高峰期價格飆升至一萬五千元人民幣,現時則徘徊在六千元人民幣的水平,和原來的價格差別依然很大。

受疫情和全球局勢等影響,全球或多或少的籠罩在通脹壓力之下,經濟學家巫伯雄估計,香港未來兩年的物價都會有升幅。但他指出,目前「最惡劣的情況已經過去」,美國於三月底豁免三百五十二項對中國商品加徵的關稅,有評論指此舉對於緩和美國當前高通貨膨脹將有一定的幫助,再加上第五波疫情逐漸緩和,目前香港有充足的隔離設施和應對策略,相信就算未來再爆發新一波的疫情,也不會如之前停頓整個經濟的地步。

超市價格關注組召集人顏汶羽表示,自第五波疫情近幾個月以來,超市減價貨品的種類和次數都比起之前要少,預期短期之內受到全球物流成本,疫情影響香港家庭的消費模式主要集中到超市,以及消費券帶動市民購物消費三大因素影響,食品價格高企會維持一段時間。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