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論壇|優化環評 別讓其成為橡皮圖章

2022-04-08 00:00

《環境影響評估條例》自一九九八年開始實施,目的是透過法定環評程序就指定工程項目對環境的影響作出評估,以避免及減低對環境的破壞。環保署雖然強調不時檢討及優化環評制度,但是經過二十多年的運作,環評條例並無重大的修訂。事實上,本港的環評制度漏洞甚多,環境事務委員會最近就優化《環境影響評估條例》程序作出討論,本會建議政府應全面檢討本港的環評制度,確保機制行之有效,真正為香港的環境把關。
環評欠客觀性及中立性

眾所周知,環境影響評估是由工程項目的倡議人聘請顧問公司進行和撰寫報告,制度上明顯欠缺中立性。若環保署作為項目倡議人時,例如石鼓洲綜合廢物管理設施,這代表項目倡議人及審批環評報告者同是環保署,當中便存在潛在利益衝突。目前,環境諮詢委員會是政府在環保政策方面的主要諮詢機構,其中一項主要工作是根據環評條例,就指定工程的環評報告向政府提交專業意見。可是,環諮會成員現時全由行政長官以個人身分委任,但近年鮮有環保團體代表被委任,可見其獨立性及代表性不足。香港地球之友建議政府應以團體界別去委任環諮會代表,例如學術界、環保團體及專業人士等。另一方面,政府須加強環諮會的功能及角色,預留資源予環咨會聘請獨立的顧問公司就報告的準確性作進一步評估和審核,以確保制度的公信力。

策略性環評是一個正規和有系統的過程,主動於決策早期階段用以分析和評審政策、計畫及工程項目對環境的影響。策略性環評於全球廣泛應用,例如歐盟所有成員國早於二○○九年已將《策略性環評指令》納入國家法例,強制於擬議計畫過程中作宏觀的環境承載力分析,並研究所有可行的替代方案。事實上,政府於二○一五年已展開香港二○三○策略性環境評估更新研究,根據規劃署網頁,《香港2030+策略性環境評估報告》早在數年前已完成,但政府遲遲未有公開報告。儘管政府強調大嶼山的發展是策略性環評的主要研究範疇之一,遺憾政府未有就明日大嶼大型填海方案作策略性環境評估,忽略工程與鄰近發展帶來的累積環境影響。香港地球之友敦促政府必須將策略性環評訂為法定要求,以可持續發展為導向,規劃香港的未來發展。
策略性環評形同虛設

政府宣布計畫建立一個開放的地理資訊系統中央環境數據庫,把智慧平台和大數據發展引入環評程序,供顧問、學者和公眾作參考和研究。本會強調環境資料及生態數據會隨時間及外在環境而變化,中央環境數據庫能為環評的基綫調查作輔助參考,但絕不能完全取代專業評估。為確保中央環境數據庫的準確性和質量,環保署及漁護署必須制定機制進行資料認證,並定期作出更新。另一方面,政府必須就數據庫的使用準則作嚴正把關,按性質把數據分為機密及公眾參考類別,例如土沉香等生態數據敏感資料,只提供於工程項目的倡議人或顧問公司作參考。除了環保署及漁護署外,政府應促進跨部門的資訊交流,例如運輸署、水務署、渠務署、土木工程拓展署等,將環境相關資訊以大數據系統方式整合,並以資訊視覺化的介面開放給持份者及公眾。
環境大數據提升效率

氣候變化日趨嚴峻,全球多個國家如澳洲、加拿大及英國已立法規定大型項目必須將溫室氣體排放納入環評考量。為實現二○五○年碳中和目標,政府必須將氣候變化影響及適應能力納入環評的法定程序,強制工程項目發展提交碳排放數據及適應氣候變化的評估。香港地球之友強調環境影響評估每一個程序都非常重要,政府不應為了加快審批而忽略細節,否則環評將會淪為橡皮圖章。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