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鼠來寶」到「超寫實數碼人」虛擬偶像
2022-04-06 00:00
(星島日報報道)「虛擬偶像」一詞由日本在一九九○年代提出,但其起源可追溯至上世紀五十年代。一九五八年,美國動畫製作人Ross Bagdasarian製作名為「Alvin and the Chipmunks」(譯為「鼠來寶」)的虛擬樂隊。八十年代,日本動畫《超時空要塞》中出現虛擬歌姬林明美,一曲《可曾記得愛》成為經典。一九八九年,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便發起了「可視人計畫」(Visible Human Project),首次提出虛擬數位人概念,掀起了全球虛擬數字人物浪潮。九十年代,日本推出3D虛擬偶像伊達杏子,韓國娛樂界也開始嘗試製作虛擬偶像。可以說,此時虛擬偶像已到「爆發前夜」。
起源追溯上世紀50年代
進入新世紀,語音合成軟件VOCALOID面世。基於此,二○○七年現象級虛擬偶像初音未來出道,火遍全球。五年後,同樣採用VOCALOID引擎製作的中文虛擬歌手洛天依橫空出世,屬於中國本土的虛擬偶像就此誕生。洛天依由內地公司推出,髮飾是碧玉,腰墜是中國結,角色設計蘊含中國古典文化元素。
洛天依逐漸展示出的商業潛力,使眾人看到虛擬偶像產業的商業前景。新冠疫情也為虛擬偶像產業添了一把火。疫情下,人們傾向在數碼世界中尋求社交互動場景,近兩年來「翎Ling」、A-SOUL、AYAYI、柳夜熙等多位虛擬偶像走紅。巨大商機吸引眾多玩家入局,互聯網企業、媒體,乃至快消產品企業紛紛推出自己的虛擬偶像或虛擬代言人。
另一方面,隨技術的升級,中國虛擬偶像出現新的發展趨勢。與二次元感十足的洛天依和初音未來不同,虛擬偶像中開始出現更加真實的「超寫實數碼人」(metahuman),譬如虛擬時尚主播AYAYI,她在內地社交平台小紅書上發布的照片幾乎以假亂真,堪比真人。分析人士認為,在元宇宙領域,「超寫實數碼人」更可能成為人群與場景連結的最新工具。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