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房外債到期臨高峰 債權人傾向速戰速決

2022-03-07 00:00

截至目前,本港上市的內房企業,在3及4月仍有高達至少80億美元(約624億港元)債券未贖回或延期。
截至目前,本港上市的內房企業,在3及4月仍有高達至少80億美元(約624億港元)債券未贖回或延期。

(星島日報報道)內房債務問題懸而未決,但即將面臨美元債本金到期小高峰。截至目前,本港上市的內房企業,在3及4月仍有高達至少80億美元(約624億港元)債券未贖回或延期。在今輪危機有份參與債務談判的富事高(FTI)財務諮詢及企業重組部資深董事總經理何翃嶠(Jason)表示,債權人對拖字訣感不耐煩,多數傾向速戰速決,趁本金到期定出解決方案,並相信大部分內房老闆都願意還債,只是過去多時雙方缺乏信心,才陷談判僵局。
內房去年債務危機多數未按時支付債息而違約,但現時或見真章,因已踏入本金到期高峰期。本報根據債券市場上市的美元債,統計在港上市內房企的債券到期情況,當中共有至少16家企業的美元債將於三、四月本金到期,截至目前仍未作處理的規模約80億美元,在到期時或須償還巨額本金。

期內最龐大的美元債發行人為中國恒大(3333),有2筆美元債分別在本月23日及下月11日到期,本金為20.25億及14.5億美元,合共34.75億美元(約271億港元)。不過亦有企業各師各法,提早處理即將到期債務,包括中駿集團(1966)近日表示,已就本月到期的5億美元債,分批提早贖回,並已匯出餘下本金連利息以準備償還;金輪天地(1232)就指,已就三筆今明兩年未償還的4.45億美元債,與85%債權人達成重組協議,可將到期日延期。
談判僵局在於缺乏信心

多家內房正不斷跟債權人角力,對於債務何去何從,Jason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內房企一直以來的處理債務手法,主要是進行交換票據及徵求同意,即是將債券延長期限或更換條款,「但呢招已經玩咗半年至九個月,投資者都唔耐煩」,目前債權人主流傾向盡快定出債務重組方案。

Jason指,FTI的企業融資部門,過去都有參與發行人及債權人之間的談判,了解雙方觀點後,發現問題核心在於缺乏溝通與信任。他指出,由於美元債的索償權益較境內債的順序為低,內房企難以隨便動用資金,往往較難坦誠與債權人定出解決方案,加上小部分公司選擇「走數」,亦加深雙方芥蒂。
雙方讓步可挽回誠信

但他強調,內房企欠債不還的印象純粹誤解,因為很多老闆都是白手興家,仍然打算日後東山再起,「班老闆本身好窮,佢哋成功係拚搏返嚟,真係一蚊一蚊咁賺,唔會因為咁就放棄(地產行業)」,故為了日後融資便利,均有誘因管理好誠信。

Jaosn認為,要挽回雙方誠信不難,「好簡單,你(內房企)話畀我聽下年賺到幾多錢就得」,而債權人亦願意「多多少少都搞掂佢」,目前雙方是個契機作出讓步,「要取個平衡點,始終要做削債、有大規模重組,未必係咁完美嘅結局。」他又建議,由於今輪內房債務危機橫掃整個行業,最受影響必然是大型國際金融機構,由這些大戶牽頭定立一個重組模式,相信對整個行業有正面作用。

近期內房監管有鬆綁象,加速行業整合,富事高(FTI)財務諮詢及企業重組部資深董事總經理何翃嶠(Jason)認為,內房行業最壞情況未到,但市場已是時候掀起收購潮,「戰場」亦正擴至海外資產,料起碼持續半年。

他指出,近月FTI接到處理內房問題的諮詢較過去兩年頻繁,而目前市場正迎來收購潮,對具實力的企業而言是個機遇。他指出,除了近期中國境內四大國有資產管理公司介入內房重組,以及國企內房公司收購資產等之外,國際投資者則正將目光投放在海外物業身上。

他解釋,一些在英、美、澳、加等優質用地,過去由內房公司高價奪得,但最近因資金斷鏈而淪為爛尾樓,一直為大型基金所覬覦,多個項目將會低價轉手,相信有關情況會持續至少半年。
未來中型內房難生存

Jason認為,內房行業仍然處於低谷,「雖然大家已經無期望,但仲可以絕望」,估計債務危機仍要時間發酵,有待一些債務重組方案出爐,以及市場發債融資回暖,才會出現轉機,估計整個行業要在2023年下半年重拾上行周期。

他估計,隨未來不斷收購合併,內房生態將走向兩極,「一係大型公司或者國企,一係小型但好穩健公司,過去擴張好快中型公司比較難生存,唔會有咁多渾水摸魚。」他補充,有些小型內房企財力不雄厚,但未受今次風波太大衝擊,主要其商業模式只專注發展一個地區或一個板塊,料日後亦是行業復甦的一個方向。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