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事|敢為人先參與國企改造提升

2022-02-21 00:00

香港在國家改革開放過程中,特別在早期扮演了獨特角色,大量港商主要透過「三來一補」方式到內地開設加工出口企業。但事實上,在內地早期國有企業的技術設備更新、廠房改造、產能提升,乃至企業體制改革過程中,香港的角色舉足輕重。 
投資青啤促成上市

今日國際知名的青島啤酒廠於一九○三年建立,是當時國家進行國企股份制改革、境外上市進程走在最前列的企業。改革開放初期,青啤產品遠銷世界各地,大約五成供海外市場,另五成主要供內地重要接待活動使用,長期處於「一啤難求」狀況。

鑒於青啤急需資金擴大產能,香港中資銀行一馬當先,為青啤老廠提供資金,購置先進設備、改造舊廠房,助青啤提升產能。其後,更以直接投資方式與青啤組建中外合資企業——青島啤酒第二有限公司。青啤二廠註冊資本五千萬元人民幣(下同),中方出資三千七百五十萬元,外方出資一千二百五十萬元。外方主要投資者是當時港澳中銀集團成員機構——中南銀行、鹽業銀行、香港寶生銀行及澳門南通信託投資有限公司,港澳中資金融機構持有青啤二廠二成五股權。青啤二廠投產後緩解了供不應求局面。其後青啤還與青島在香港的窗口公司——香港華青發展有限公司合作,利用香港資金組建青啤三廠,進一步提升生產能力。

九十年代初,國家開始推動企業股份制改革,讓有條件的企業到證券交易所上市融資,利用資本市場發展壯大。記得一九九一年底,筆者是港澳中銀集團一名經濟研究員,與青啤二廠的港方股東中南銀行、鹽業銀行及寶生銀行三位主管信貸業務的副總經理前往青島參加由市政府主辦的一個研討會。會議期間,俞正聲市長利用午餐和早餐的機會與我們相聚,交談中向我們提出希望就青島第二啤酒廠外方股權問題與中銀進行磋商。

由於青啤二廠股權變動涉及提前終止合資經營合約,有合同和章程等複雜的法律問題及商業利益。俞市長表示,他會親自帶隊到深圳與香港中資銀行股東洽談可行方案。

俞正聲市長在青島方與港方股東就二啤廠股權及經營合約的變動談判過程中親力親為,做了大量協調工作,最後港方銀行股東從國企發展的大局出發,把在青啤的股權投資轉為貸款,即以「股轉債」方式在投資合約遠未到期時退出所持有的青啤二廠資產,為青啤計畫進行的股權與資產重組提供條件,也為日後到香港上市鋪路。

一九九二年四月,國家決定選擇包括青島啤酒、上海石化、北京人民印刷、天津渤海化工等九家企業作為首批國企赴香港上市。由於青島啤酒廠在股權重組方面已提前做了工作,有底氣與當時具有領先優勢的上海石化競爭,成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國企。

一九九三年七月,港澳中銀集團成員公司——中國建設財務(香港)有限公司(中銀國際前身)作為青島啤酒在香港上市的獨家保薦人,成功主持了青啤在港上市發行。青啤成為首家在境外上市的內地國企載入史冊。在青啤成功在港上市的示範下,內地國企紛紛仿效,爭取來港或境外其他市場上市集資,開啟了內地企業赴境外上市,利用國際資本市場的新里程。

當年,香港的前輩們在與內地開展經貿與投資合作過程中,那種敢於拼搏、敢為人先、大膽探索合作模式的創新精神,令人敬佩;另外,港商在內地投資,與內地的夥伴既講求合約精神,也能因應國情作靈活務實的調整。這種能夠在支持國家建設、企業發展與商業原則之間取得平衡,也充分展現了港商尋求合作雙贏的無比智慧! 
謝國樑 博士 
中大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名譽高級研究員、
《香港參與國家改革開放志》審稿專家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