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andMe善用基因數據研新藥

2022-02-04 00:00

23andMe去年6月以SPAC形式在納斯達克掛牌,但股價至今下跌逾半。
23andMe去年6月以SPAC形式在納斯達克掛牌,但股價至今下跌逾半。

(星島日報報道)Google(谷歌)最早期投資的成功例子基因實驗室23andMe,自2013年入選財經頻道CNBC的「顛覆科企50強榜」後,獲得5000萬美元投資,對人體基因組測序(genome sequencing)的成本大減99.99%作出貢獻,未來發展能否更上一層樓,將寄望於如何將偌大的基因組測序數據庫,應用於藥物開發之上。
在2006年時,美國單次人體基因組測序的估計成本達1400萬美元,同年沃西基、艾弗里與庫森扎合組了一家公司,承諾直接向消費者提供價格低至99美元的基因組測序服務。公司名稱23andMe源於人類的23對染色體,其基於唾液的個人基因組檢測曾獲《時代》雜誌評為2008年的年度發明。

23andMe近10年來達成了多項劃時代創舉,包括建立有關個人基因檢測服務的暢銷消費品牌、與同業對手合作拓展業務,以及去年趁着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熱潮,成功上市。

該公司2013年獲得生物技術公司Genentech、創投基金New Enterprise和Google的投資,創辦人之一的沃西基當時與Google共同創辦人布林維持了一段時間的婚姻關係。當時這種屬於頗為創新的基因組測序服務,亦吸引不少想要了解自己遺傳圖譜和健康狀況的消費者,願意掏腰包購買服務。

23andMe早年亦面對規管的挑戰,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於2013年,阻止23andMe在所提供的服務作出任何與健康相關的聲明,令該公司與其他較集中提供家譜服務的公司直接競爭。FDA經過兩年對23andMe的審批後,終於對其健康數據服務開綠燈。

23andMe後來宣布與英國大藥廠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下稱GSK)結成重要合作夥伴,使用其基因數據設計新藥,同期個人基因檢測普及成為一股新潮流。接受23andMe基因組測序的客戶人數在2017至2019年激增近3倍,這部分拜明智的營銷策略所賜,包括邀請股神巴菲特在廣告中發言等。截至去年9月,23andMe累計進行了近1200萬人的DNA測序,當中八成都傾向參與可能導向新藥開發等的研究。

23andMe的療法部主管希蘭前周表示,公司現時的療法業務獨特優勢在於,能使用手頭擁有的1200萬基因型客戶和數以十億計外顯型數據。他補充,這實際是統計學上的威力,指23andMe的龐大基因數據能針對疾病的藥物靶點研究,看到其他人沒察覺的問題。

該公司上月宣布開發針對癌腫瘤免疫療法的藥物,是其繼與GSK合作開發癌症免疫療法後,第二隻進行臨測試的癌症藥物。23andMe亦繼續推動面向消費者的業務,近期獲得FDA發出的第三個許可,批准其進行識別用戶基因內,是否存在前列腺癌生物標記的基因健康風險報告。希蘭提到,公司還可能集中拓展尚未滿足的醫療需求,如心臟及代謝綜合疾病等。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