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通帶來機遇 鞏固港金融地位
2021-12-29 00:00
(星島日報報道)本港經濟今年仍受疫情打擊,但金融基建的建設沒有停過,大灣區「跨境理財通」亦順利開通,被金融界視為強化本港金融中心地位,以及帶來大量業務機會的政策,對鞏固香港金融市場十分重要。有市場人士認為,目前「南向通」及「北向通」提供的投資產品種類不多,故目前粵港澳投資者對理財通的反應均未算熱烈。
粵港澳銀行於10月19日正式開展「跨境理財通」業務。在「跨境理財通」下,本港及澳門居民可透過「北向通」,投資內地銀行銷售的合資格投資產品;內地大灣區居民則可通過「南向通」投資港澳的投資產品。
理財通業務開展初期,銀行多以提供中、低風險的理財產品為主,「北向通」的合資格投資產品包括由內地理財公司發行,並經評定為「一級」至「三級」風險的固定收益類和權益類公募理財產品,及經評定為「R1」至「R3」風險的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但不包括上市基金。
產品主打低至中風險
合資格「南向通」產品則涵蓋經香港銀行評定為「低」風險至「中」風險及「非複雜」的投資產品,包括在香港註冊成立和經香港證監會認可的基金及債券,透過香港交易所交易和交收的上市產品則不包括在內,存款方面則涵蓋人民幣、港元和外幣存款。
人行廣州分行表示,11月份參與理財通的個人投資者累計購買投資產品8344萬元。數據亦反映,北向通的投資金額較南向通大,在北向通項下,11月港澳個人投資者購買境內投資產品涉7455萬元,包括理財產品6219萬元、基金產品1236萬元;南向通項下,內地個人投資者共購買港澳投資產品888萬元,包括投資基金386萬元、存款502萬元。
星展香港財資市場部環球市場策略師李若凡認為,理財通初期反應不算太熱烈,她估計主要原因是目前「南向通」及「北向通」所涵蓋的投資產品種類不多,而且主要以低至中風險的產品為主,回報率亦相對較低,對內地投資者的吸引力不大,故「南向通」的反應未如「北向通」踴躍。
她又認為,目前海外處於低息環境,內地息口偏高,其投資產品收益率亦較為吸引,相信對港澳投資者具一定吸引力。隨着全球主要經濟體如美國等逐步加息,相信外國投資產品的收益率會隨之上升,屆時或會吸引內地投資者購買境外投資產品,或有助刺激「南向通」的業務。
問及監管機構明年會否擴展產品種類,她表示,相信當局會以漸進方式擴大產品範圍,但亦要考慮投資者對理財通的反應、風險胃納等因素。
金融界:為「保險通」鋪路
她表示,對投資者而言,理財通為他們提供多一個投資渠道,有助他們分散投資風險。又指理財通有助粵港澳三地的相關金融行業,如銀行業、基金公司等的發展,亦可為日後其他互聯互通計畫,如「保險通」鋪路。
「跨境理財通」最早於2019年2月公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擴大香港與內地居民和機構進行跨境投資的空間,穩步擴大兩地居民投資對方金融產品的管道。在依法合規前提下,有序推動大灣區內基金、保險等金融產品跨境交易,不斷豐富投資產品類別和投資管道,建立資金和產品互通機制。」
去年6月,人民銀行聯同金管局和澳門金融管理局宣布在大灣區開展理財通業務試點。今年5月,人行、銀保監等機構就理財通業務試點的實施細則公開徵求意見,理財通細節內容初具雛形。隨後人行、金管局及澳門金融管理局在9月10日公布跨境理財通的實施細則,標誌粵港澳三地已完成監管細則制定工作,跨境理財通正式落地。10月18日,金管局公布可開展理財通業務的香港銀行名單,銀行翌日正式開展業務。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