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太平洋屬地公投 96%人反對脫離

2021-12-13 00:00

法國在南太平洋的海外屬地新喀里多尼亞昨日舉行獨立公投,結果反對票達百分之九十六點四九。這是新喀里多尼亞第三度獨立公投,但獨派團體杯葛此次公投,致投票率未過半(僅百分之四十三點九)。公投出現爭議,恐引發政局動盪。

位於太平洋的新喀里多尼亞(New Caledonia)對法國具有戰略重要性,被視為太平洋中的「鵝卵石」,它也是西方國家與中國在太平洋地區勢力角力的一環。根據新喀里多尼亞高級專員公署公布的最終結果,反對脫離法國的公投票佔百分之九十六點四九,贊成票僅佔百分之三點五一;投票率則只有百分之四十三點九。投票率低,令人擔憂選舉結果引發動亂,以及對這場公投的正當性提出質疑。

新喀里多尼亞位於澳洲東方二千公里處,共有十八萬五千名合資格選民。為了緩和當地緊張情勢,法國在一九八八年簽署協議,讓新喀里多尼亞得以舉行三次獨立公投。當地分別在二〇一八年和去年舉行過獨立公投,公投主文都是:「你是否希望新喀里多尼亞獲得完整主權,成為獨立的國家?」當地推動獨立人士號召抵制這次公投,聲稱在新冠疫情肆虐下,他們無法「公平宣傳」挺獨,因此要求將公投日期延後到明年九月。

公投結果可能使新喀里多尼亞的種族緊張升溫。較貧窮的原住民卡納克族(Kanaks)普遍比較富有的白人族群支持獨立。主要原住民挺獨團體「卡納克社會主義民族解放陣綫」(FLNKS)曾表示,法國政府堅持按計畫舉辦這場獨立公投,形同「宣戰」。在首府努美阿的一個投票站,不願透露姓氏的書店老闆凱西受訪時表示:「這場公投沒太大意義,因為半數人口已經決定不投票。」她說:「我出來投票是出於公民意識,我感興趣的是,公投之後我們要建立甚麼樣的社會。」

法國總統馬克龍則表示:「一段變遷時期正在展開。我們不再困於贊成或反對二選一,而是必須打造共同的計畫,同時也承認和尊重每個人的尊嚴。今晚法國變得更美好,因為新喀里多尼亞已決定留在法國。」

法國海軍上將費夫里耶-德普朗特在一八五三年佔領新喀里多尼亞,宣布他要向國家保證「法國在太平洋的地位」。新喀里多尼亞起初原為罪犯和政治犯的流放地,一九四六年成為法國屬地,擁有有限程度的自治權。

當地人口約二十八萬,推動獨立的卡納克族約佔四成,屬美拉尼西亞族群,還有二成七的歐洲移民後代及玻里尼西亞人等其他族群。新喀里多尼亞擁有約佔全球一成的鎳礦,可用來製作不鏽鋼、電池和手機。島上四分之一民營企業與鎳有關。專家認為,若新喀里多尼亞獨立,可能更順從於中國的發展,部分動機是出於當地龐大的鎳儲量利益;中國已經是新喀里多尼亞金屬出口的最大單一客戶。

新喀里多尼亞是歐盟在太平洋地區活動的最後群島,戰略地位特殊,因此這場公民投票不止可能會成為解殖的最後一步,恐怕也是太平洋歐洲與中國角力戰場的開端。

國際關係分析家范登戴克表示:「若沒了法國的護衞,中國在新喀里多尼亞永久立足的所有要素都將到位。」他說,斐濟、瓦努阿圖、所羅門群島和巴布亞新畿內亞等區域內的其他國家,都已成了「中國的附庸」。他說:「中國要在澳洲家門口完成珍珠項鏈,現在唯一需要的就是新喀里多尼亞。」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