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優化應用學習 配合產業需求

2021-12-07 00:00

在國家十四五規劃方興日盛、粵港澳大灣區蓬勃發展、北部都會區等大型規劃亦箭在弦上,香港即將進入產業騰飛的新時代。然而香港青年卻一片愁雲慘霧,據九龍社團聯會早前發布的調查顯示,逾六成受訪青年對就業前景感到悲觀,可見青年普遍仍未能意識到並把握新機遇力爭上游。為了具體而形象地開拓青年新出路,並引導青年優秀的勞動力以滿足未來產業發展的需求,政府必須從培訓與考評模式、持續發展階梯兩方面著手,認真優化應有學習的安排。

根據教育局的資訊,應用學習旨在發展學生與職業相關的能力,為未來升學及就業,以至終身學習做好準備。但在目前的課程安排中,教授方式仍是以理論性講授為主題,而學生參與實作、建立工作經驗的機會則捉襟見肘。舉例言之,「電機及能源工程」及「電腦鑑證科技」,這兩個學科均應極其重視學生的實作能力,但參照《應用學習課程概覽2021-23》,上述學科的學習活動特色,仍然是小組討論、簡報匯報等理論講授為主,能夠稍微「建立工作經驗」的相關學習活動,也只有實地考察和行業講座等,均未能夠讓學生實體動手做、建立實戰經驗。而在考評方式上,上述學科也是以筆試和口頭匯報為主,模型製作只佔少數,更缺乏職場實戰評核。由此可見,目前的應用學習過度側重「學習」,而未能夠體現「應用」的特色。

反觀以職業教育舉世聞名的德國,其教學則有效地平衡了「應用」和「學習」的需要。德國採取雙軌制的培訓模式,讓學員在培訓企業工作三至四天,令學員能夠建立與其選擇職業直接相關的行業知識和工作經驗,並在公立職業學校學習一至兩天,掌握傳統學科的核心內容。當然,香港在實踐德國的經驗上面對一定局限,例如香港重視通才教育理念,而本地亦沒有設立純職業學校。不過,德國的經驗仍有值得參考之處,建議政府可延長應用學習的年期,由目前一般情況下修讀兩年延長至三年,旨在加入雙軌制的特色,為同學匹配與其學科密切相關的企業,參考大專部分學科的做法,將實習納入為教學內容,並由實習企業督導撰寫評核報告,計算在總成績之內。筆者相信這能有效增加學生的職場體驗,豐富其行業知識和專業技巧,提升學生競爭力,並及早建立相關專業的人脈網絡,加強從事相關職業的誘因,從而為行業持續地提供優秀勞動力。

應用學習重視實作、能夠有效培訓職業專才的功能,尤其對於香港未來急速發展的創新科技及其相關工業化工種而言,更有着重要使命。然而,政府並沒有為應用學習設定嶄新的發展階梯,而是將其學科「折算」為文憑試選修科成績,然後併入常規教育系統,剝奪了應用學習的特殊價值和意義。幸而,政府已推出應用學位課程,踏出了專職化的第一步。筆者建議,政府應以四個先導課程為試點,容許在高中應用學習修讀相關學科的學生,能擇優「接駁」至上述課程,形成應用學習的專門教育系統。此外,政府亦應爭取在未來三年內拓展應用學位,期望在六個學習範疇中均提供至少一項學位課程。長遠而言,政府亦可探討與相關企業合作,接駁學位課程與職業前景,例如與港鐵協商,優先聘用在鐵路學應用學位課程成績優秀的學生。筆者相信,應用學習如何邁步向前、持續發展,是扭轉社會對應用學習標籤化、「睇低一線」的關鍵。

何子煜、林倬瑤

政賢力量青年時事評論員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