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避嫌冷推 雙11盛況不再

2021-11-12 00:00

(星島日報報道)「雙11」近年成為內地一年一度的購物盛事,阿里巴巴(9988)及京東(9618)等電商平台每年均推出優惠吸客,並實時公布破紀錄交易金額。但今年「雙11」氣氛似乎較往年淡薄,阿里旗下天貓及京東今年均未有公布即時數據,有學者認為或與內地加強監管有關,因此科網企業轉趨低調,避免受到目光注視。

以往各大電商會實時公布「雙11」成交額及物流定單等銷售數據,惟今年阿里巴巴僅公布,截至本月1日至11日凌晨零時45分,旗下「天貓雙11」有382個品牌的成交額超過1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包括華為、鴻星爾克等中國品牌,以及蘋果及L'Oreal等國際品牌。截至本月1日至11日晚上8時,220家老字號品牌成交額按年增長逾100%。

京東則公布,截至本月11日14時09分,累計下單金額突破3114億元。此外,以往「雙11」期間,阿里巴巴會舉辦盛大晚會,並邀請中外記者前往杭州總部大肆宣傳,見證開售年年破紀錄盛況,惟今年只進行網上晚會現場直播。

其實「雙11」氣氛轉趨平淡有迹可尋,阿里巴巴首席市場官董本洪上月表示,今年雙11的核心主題為綠色消費,焦點亦從商品成交金額(GMV)增長,轉為可持續增長,未有給予今年GMV指引,一反往常宣布其驚人的最終銷售額做法。他當時指,期望透過「雙11」的影響力,向消費者傳遞可持續的消費概念。

內地近月嚴厲打擊反壟斷行為,正值「雙11」促銷之際,廣東省市監局日前與阿里巴巴、美團(3690)等電商召開會議,對違規行為進行通報,並予以提醒告誡,指出市場普遍存在不公平競爭等問題。會議中就「雙11」網絡集中促銷活動進行行政指導,指出平台企業在經營活動中普遍存在的不公平競爭、產品以假亂真、以次充好、虛假廣告和虛假宣傳、售後服務差、虛標價格等問題,並具體要求防範以上經營風險。國家市監局此前要求提高「雙11」促銷過程的公開化及透明度,禁止「先加價後打折」、虛構原價、不履行價格承諾等違法方式促銷。

中文大學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認為,各大電商未如以往般高調公布銷售數據,或與內地近月收緊行業監管有關。他指出,「雙11」是內地各大電商的重要節日,並且是重要收入來源之一。他表示,以往企業會實時公布銷售數據以推高購物氣氛,但隨著內地進一步收緊科網企業監管,以及規範「雙11」促銷經營活動,企業紛紛轉趨低調,避免受到目光注視。

李兆波又指,國家統計局及後會公布相關銷售數據,外界可透過其他方法,推斷內地「雙11」的銷售情況,而由於數據會較遲公布,故不會刺激購物氣氛。他預料,企業今年低調處理「雙11」,或對其成交額造成影響,若幾年後監管政策漸趨穩定,才有機會回復以往「雙11」購物節的高昂氣氛。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