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十問十答中國經濟(一)

2021-10-26 00:00

編者按:前三季度中國經濟主要數據日前均已出爐,總體保持恢復態勢。與此同時,經濟增速回落、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全國多地限電……官方新華社記者梳理了十大社會關切、海內外關注的熱點問題,採訪權威部門和權威人士作出回應。本報轉發這篇「十問中國經濟」特稿,略有刪節。

(一)如何看待當前經濟走勢,中國經濟後勁何在?

相比今年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長百分之九點八、兩年平均增長百分之五點二,第三季度同比增速回落至百分之四點九,如何看?

百分之九點八的前三季度增幅,遠高於年初制定的「百分之六以上」的年度增長目標,也高於全球平均增速和主要經濟體增速,可謂來之不易、殊為難得。應該說,中國經濟依然保持着自去年下半年開始的持續恢復態勢。

但相比今年一季度百分之十八點三、二季度百分之七點九的經濟增速,三季度增速「破五」卻頗受關注,甚至引發一些擔憂聲音。

今年走勢必然「前高後低」

季度增速放緩原因何在?

基數效應是一大因素。負百分之六點八,百分之三點二,百分之四點九,百分之六點五,中國經濟在去年四個季度劃出的這條上揚線,預示着今年中國經濟走勢必然會「前高後低」,而且坡度比較陡峭。

短期性因素也帶來一定衝擊。下半年以來,國內疫情局部多點散發,河南、山西先後遭受暴雨洪災,加上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大宗原材料價格高企等多重因素,經濟復甦之路遭遇困難。

在調控工具充沛的情況下,經濟增速再快一點非不能也——面對經濟下行挑戰,中央保持戰略定力,堅決不搞「大水漫灌」,採取持續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減少對房地產和債務依賴等舉措,釋放出不走粗放增長老路、堅定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政策信號。

多重風險挑戰下,中國經濟「穩」的特徵依然鮮明,並且亮點突出。「經濟增長、就業、物價、國際收支」四大宏觀經濟指標顯示,中國經濟「基礎大盤」依然穩固。



多重考驗下要堅定發展信心,穩步恢復中更要保持清醒。

一方面要看到,更加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下,第四季度及明年初經濟增長仍面臨諸多風險挑戰。四大宏觀經濟指標中,就業的結構性矛盾凸顯,CPI和PPI的「剪刀差」擴大;「三駕馬車」中,制約投資和消費需求的因素仍然比較多……

另一方面更要堅信,儘管中國經濟面臨較為複雜的階段性、結構性和周期性問題,但我們有辦法、有能力穩住持續恢復態勢,保持戰略定力,不斷增強經濟內生動力。

目前,國際機構普遍預測中國經濟今年仍能實現百分之八左右的經濟增長。

(二)消費投資後勁怎樣,擴內需這盤棋該如何下?

消費和投資是實現擴大內需的「雙引擎」。今年上半年,內需對我國經濟的貢獻率超過八成。

消費在回暖。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三十一萬八千零五十七億元,同比增長百分之十六點四,保持兩位數較快增長。九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百分之四點四,比上月加快一點九個百分點,市場銷售進一步加快。

全球疫情蔓延下,中國消費市場韌性更加凸顯,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作用進一步顯現。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百分之六十四點八,比上半年提高三點一個百分點。同時,升級類消費較快增長,線上消費持續火熱。

消費也呈現跌宕起伏之勢。八月,受疫情多點暴發衝擊,消費同比僅增長百分之二點五,增速比上月回落六個百分點,為近一年來的新低;九月,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疊加促消費政策和中秋消費拉動,消費進一步回暖。

投資也不乏亮點。前三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百分之七點三,實現穩定增長。其中,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高於全部投資增速七點五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百分之十八點七。

但也要看到,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均較上半年有所放緩。疫情反覆對服務消費、接觸性消費造成持續負面影響;受原材料成本上漲幅度較大及疫情和汛情影響,投資增速放緩。

穩住並擴大內需更為關鍵

考慮到當前外部環境多變,以及未來一段時間出口增速可能的回落,穩住並擴大內需更為關鍵。

未來消費走勢如何?鑒於去年基數因素,今年消費增速總體將呈現「前高後低」格局,十月份乃至整個四季度消費仍將延續平穩恢復態勢,預計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有望達到四十四萬億元。

總體而言,我國消費市場潛力巨大,升級勢頭明顯,消費復甦基礎仍然穩健。

中國百姓的消費潛力有多大?透過這組數據可見一斑:國慶檔電影《長津湖》上映以來,票房已突破五十二億元,超一億人次觀影,外媒稱讚這是「疫情暴發以來荷里活電影無法比擬的驚人數字」。北京環球度假區開園之日,門票快速售罄。《華爾街日報》認為,「門票秒空」反映了中國遊客巨大的消費熱情。

  (三)外貿「高光時刻」能否持續,如何穩主體穩定單?

疫情衝擊下,全球貿易萎縮,中國外貿卻連續十六個月保持正增長,特別是今年以來一直保持在兩位數增長:陸運上,有着「鋼鐵駝隊」之稱的中歐班列已累計開行超四萬列,成為各國攜手抗疫的「命運紐帶」;海運上,前三季度,全國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一百一十五點四八億噸,同比增長百分之八點九;完成集裝箱吞吐量二點一一億標箱,同比增長百分之九點五。

外貿的「高光時刻」,源於中國有效防控疫情的「紅利效應」,也是中國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的體現、外貿韌性與實力的凸顯。

汛情疫情供電緊張限約出口

亮眼數據背後,並非沒有隱憂。縱觀今年以來的外貿數據,從季度看,一、二、三季度中國進出口同比增速呈現逐步回落態勢。從月度看,九月份當月進出口增速較八月份回落了三點五個百分點。

考慮到去年下半年外貿基數走高等因素,今年外貿增速回落、總體呈現「前高後低」的態勢是大概率事件。特別是近期部分地區的汛情、疫情和電力供應緊張等情況,也對出口形成一定制約。定單高漲的背後,運力不足、運費高漲,大宗商品和原材料價格上漲,人民幣匯率升值壓力……有貨出不去,有單沒利潤,成為當下不少外貿企業心頭擔憂。

外貿「高光時刻」能持續多久?

一方面,隨著全球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復工復產加速,外部需求增大,將會對中國出口產生進一步拉動作用;但另一方面,防疫物資出口量劇增等「一次性因素」也會逐步消退。正反因素相互影響,外貿面臨的挑戰依然不小。

展望未來,儘管四季度進出口增速或略有回落,但我們依然有理由充滿信心: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外貿量穩質升的發展態勢有較好支撐,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中國外貿附加值及出口產品水平不斷提升,一系列穩外貿舉措陸續落地,助力緩解外貿企業擔憂。

根據有關部門監測,到明年一季度甚至上半年,重點外貿企業定單依然充足。可以預見,全年進出口仍有望保持平穩增長,在對中國經濟的拉動作用中,外貿將繼續扮演重要角色。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