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供應鏈失衡 威脅疫後復甦

2021-10-20 00:00

(星島日報報道)新冠肺炎疫情反覆引發全球供應鏈失衡,加上配件短缺、原材料價格飆升和物流運輸樽頸,令情況急速惡化,威脅疫後經濟復甦。全球的供應鏈環環相扣,一旦某部分出現短缺或樽頸就會造成震盪,目下的問題在於新冠疫情引致各地不同步的情況,換句話說,部分地區尚未走出防疫封鎖限制,而有些地區卻開始解除限制並開始復甦,兩者之間的錯落造成混亂。

歐美經濟體的工廠和零售商不少已經走出封城措施,渴求亞洲區和其他地方的製成品、原材料及配件,但亞洲區許多國家由於疫情反撲,不少仍處於限制措施之下,迎合突然反彈需求的能力有限。同時,去年疫情爆發以來企業裁撤大量人手造成的全球勞工短缺,成為生產商面對的另一個難題。

業界分析預期,現時窒礙生產線的樽頸情況可能持續至明年,損害這個一直以來驅動全球復甦步伐的經濟板塊。據德國智囊「世界經濟研究所」表示,環球工業產值今年初已回到疫情爆發前的水平以上,近日卻由於供應鏈問題,把今年世界增長預測由原來的6.7%下調至5.9%。

供應鏈失衡亦促使美國和部分歐洲國家出現數十年未見通脹新高水平,威脅消費者開支能力的同時,包括聯儲局在內的多國央行亦因為通脹持續攀升,開始縮減實施年半的積極抗疫紓困政策,對全球經濟增長添加負面影響。

鑑於全球運輸物流網絡的供應仍有限,對不少特別是歐美國家而言,搶救聖誕新年的重要零售檔期已經太遲。美國零售業界給消費者的忠告是,這個聖誕新年所需布置例如聖誕飾物和玩具禮品,應趁早入手。中國是全球最大貿易國,疫情下實施的嚴密檢疫措施牽動全球供應,內地入境船隻目前必須一周或以上的檢疫時間,再加上海關和港口運作帶來延誤,令愈來愈多的船隻擠塞在不同港口,導致希望恢復從中國輸出電子產品、成衣和玩具的外商等待的時間更長。

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的數據,今年較早前,從中國到南美海運貨物所需的時間,是去年疫情下低潮期的5倍,而中國到北美的最頻繁海運路線所需運費更飆升逾一倍。供應鏈專家指出,除了中國,馬來西亞的晶片廠因防疫措施停工,影響對德國車廠的供應,此前美國德州、日本等已出現半導體供應停頓,連帶疫情未受控的越南也實施封鎖措施,波及澳洲的進口商。提供貨櫃市場數據的eeSea表示,截至本月上旬,有497艘貨櫃輪在亞洲、歐洲和北美的港口外等候泊岸,而從遠東到美加港口的海運延誤,已從去年6月的14小時拉長至近13日。

位於東京都市郊的萬事得汽車經銷商說,近期受歡迎的車款例如CX-8多用途SUV由於供應緊絀,至少要等上四五個月才能入手。日本電商巨頭樂天旗下的樂天移動,原本打算今秋改善網絡表現,但該公司1萬台可提供高速數據下載的基站卻無法打開,因公司所訂購置入天線內的晶片無法如期付貨。

佔德國工業產值比重最大的汽車業,因為過去一年疫情和晶片供應反覆不定,大量工人放無薪假或離職,目前只好優先生產高利潤的車輛。德國國營復興信貸銀行(KfW)9月的調查顯示,該國約380萬家中小企目前有近一半受供應鏈問題困擾,這不單單影響電子設備常用的微處理器,就連鋼鐵、鋁材、銅和其他金屬、塑料及包裝物料等也受波及。英國的格拉斯哥釀酒公司原本打算將旗下的蘇格蘭威士忌遠銷美國,如今卻因為酒樽、標貼甚至紙箱供應延誤,被逼押後有關計畫。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