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經時事分析】吸納跨專業人才 為疫後旅遊業競爭準備
2021-09-06 00:00疫情顛覆全球旅遊生態,日後無論是旅遊發展策略,還是旅客對旅遊目的地的要求,均會大為轉變。政府有需要協助旅遊業吸納多元人才,同時協助原有從業員轉型,為疫後的旅遊業發展鋪路。
社區深度遊的本位可以是獨特社區文化,也可以是普及的主題或活動,例如文化藝術、宗教、體育、飲食。故要設計出一個完整的深度遊行程,需花費不少心思和時間。
有專營本地深度遊的旅行社創辦人曾撰文指出,要籌備一個完整、深入的深度遊行程,團隊會深入探訪當區居民,了解與其切身的社會發展,並要進行文化講解的準備,再開始規劃行程細節,包括帶團的時間、尋找最舒適的路線、不同時間帶團有哪些特別體驗等。團隊亦會親身試驗路線多次,確保流程順暢,才正式推出行程。
以上做法與博物館學中的策展概念不謀而合,團隊需要視社區為開放式的博物館,將居民日常生活與在地文化歷史,化為有生命的展品,繼而成為特色旅遊的產品。在過程中,策展團隊需仔細考察,以挑選能突出社區特色的元素,然後將之整合,構成以歷史古迹、文化脈絡、具有意涵和嶄新觀點,以及敍事為本的感官體驗。而要做到理想的策展,旅遊業需要吸納具有歷史文化、藝術、設計、建築等背景的人才。
不過,旅遊策展的概念在香港尚未普及,相關人才即使擁有業界所需的技能,亦未必聯想到與旅遊業有關。為充實旅遊業的人才庫,政府應該藉現行的旅遊項目資助計畫,鼓勵業界招攬各方人才。
旅發局於一八年推出「本港特色旅遊活動先導計畫」,透過資助具本地特色的旅遊項目,包括藝術、文化、節慶、餐飲或體育活動,宣揚香港的優質旅遊形象。據資料顯示,當局會要求申請機構提供負責籌辦和推行活動的人手詳細資料,包括活動統籌主任的經驗、專長和往績。
其實,當局推出這類計畫時,可將策劃團隊的專長及經驗列為評審準則之一,甚至在資助撥款中,要求聘請相關人才的成本,至少佔全部資助款項的一定比率,以確保旅遊活動及產品由跨專業團隊提供,以助業界擴充人才庫,同時為一些非傳統旅遊業人才,提供累積經驗的機會。
不過,外界對旅遊業的既有形象,或成為行業招攬新人的阻礙。在一八年,本港約有二十二點五萬人從事與入境旅遊業相關行業,而根據智經估算,當中百分之八十三點一從事零售、住宿及餐飲業。這類行業面對同一問題,就是工作待遇欠佳、行業形象低落。根據統計處最新的調查報告,「服務工作及銷售人員」的每月工資中位數為一點三七萬元,僅高於「非技術工人」的一點三萬元。
眾多旅遊業相關的工種中,導遊行業的吸引力尤其遜色。去年僅約一千五百人續領導遊證,按年減逾一半。新申請導遊證亦只有七十四人。這固然與疫情有關,但在大眾旅遊模式中,導遊的角色多為接待及照料旅客,其專業性容易被人忽視,加上過去曾出現導遊接待時的不愉快事件,令行業形象低落。
要提升旅遊業形象,當局可從導遊的資格入手。本港去年成立旅遊業監管局,並制訂新法例,全面就旅行社、導遊及領隊實施發牌制度,又規定所有向旅監局申請導遊牌照的人士,必須修畢旅監局指定課程,或選擇通過指定考試。
當局應藉此契機,在培訓課程及考核中加入特色旅遊及智慧旅遊的元素,確保未來導遊人才擁有相關的知識及技能。同時,課程也應包括運用智慧旅遊產品等的新發展趨勢,令導遊能掌握新技能。
另外,當局可考慮為導遊建立多元認可資格,如「導遊X藝術」、「導遊X文化」、「導遊X養生」、「導遊X生態」,革新導遊形象,準確反映人才專長。長遠而言,當相關資歷認受性上升,便可改善行業的薪酬待遇,為行業建立正面形象,吸引新人入行。
雖然現時旅遊活動尚未重啟,但業界應趁此機會,改善培訓機制及內容,為導遊建立多元認可資格,一改從業員的形象。同時積極吸納跨專業人才加入旅遊業,以建立具創意活力的行業生態,方有能力在全球旅遊活動重啟時,與競爭者一較高下。
(全文見智經研究中心網頁:www.bauhinia.org)
智經研究中心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