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讀《告別西潮》看西方民主制度盲點

2021-09-02 00:00

最近拜讀王卓祺教授《告別西潮》一書,首先留意前言,中華傳統智慧,求同存異,包容並蓄。自古以來,中國強調選賢任能,以選拔人才作為領袖。古代以來,中國長期是世界上模範先鋒,西方哲學家如伏爾泰甚至對中國的哲學十分拜服。

西方崛起,是近兩百年的事,歐洲工業革命,經濟搞起來,才談一人一票民主。由於中國自清朝末年起至百年前的積弱,群眾一度認為只有盲從西方的一套,才能使中國富強。今次筆者重點抽出數篇文章的精要內容,讓大家認清中國為何要行自身道路,而不盲從西方一人一票民主選舉的制度,最終才能夠向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邁進。

《在西方民主制度是靈丹妙藥還是興奮劑》一文中,重點指出西方式民主,與政府的管治質素及認受性根本就沒有必然關係。二〇一一年初北非突尼西亞的所謂第四波民主化阿拉伯之春,埃及的一人一票選舉產生伊斯蘭兄弟會,最後變成軍事政變垮台。菲律賓推翻馬可斯政權後,實現一人一票多黨制選舉但管治毫無寸進。書中亦談到西方民主形式容易被野心家煽動群眾情緒,最後演變成暴民政治,繼而成為獨裁政權。

讀《私利激情如何使民主劣質化》一文,世界各地民主亂象正由推行對抗性民主的一人一票選舉所造成。在對抗性民主下,矛盾只會不斷激化,包括泰國城鄉利益矛盾,烏克蘭是親西方與親俄羅斯意識形態矛盾,埃及是宗教問題。這些地方有了民主選舉制度但仍然不能有效解決實質社會矛盾,缺乏解決實質問題的內涵。

王卓祺扼要引述美國政治學家Jane Mansbridge的看法,古老的民主並不單單強調一人一票,反而強調如何尋找共識,商討妥協的辦法,然而現代民主一味依靠一人一票,你輸我贏,你死我活,最後變成零和遊戲,這樣根本不是解決根本矛盾的辦法。

文中進一步引述:「一人一票的優勝之處是,它作為對抗式民主可以在衝突之下作出合法但不一定合理的決定,決定不一定理性,中間牽涉的深層次矛盾與宗教、種族、意識形態及利益,不能夠和平解決,少數絕望一方可能最後訴諸衝突暴力。」

筆者嘗試把場景搬來香港,昔日我們長期糾纏在政治鬥爭當中。一人一票的選舉,往往演變成仇中反內地和愛國之間的意識形態決鬥。這種煽動出來的矛盾在一人一票的選舉鬥爭中激化,最後演變成你死我活的零和遊戲,矛盾更加化解不了,終於一九年黑暴產生了,差點陷入無政府狀態。香港在一九年一度和其他中東北非地區的衝突和混亂沒有分別。還記得當時群眾襲擊內地人,毆打內地記者的各種「私了」嗎?

在《對美國好些》的文章中,引述 「一人一票西方式選舉民主假設人民意志為政治權威的前提,這個假設在實際運行中卻是權威弱化」。在香港非常容易印證,歷任特首在任時不斷被長期詆毀,背後正是因為反對派認為行政長官並非通過全民一人一票選出,便已經假設他沒有政治權威。這樣也帶出思考,領導者若沒有管治權威,如何有效管治呢?最終只會變成惡性循環。施政難以寸進,民心更難凝聚。

反對派過去咬着特首只有一人一票才有認受性,最容易迷惑人。我們《基本法》中提到關於各界均衡參與的原則,卻被忘掉一乾二淨。從中可見,一旦跌入認受性的陷阱,則難以清醒。

容許筆者在此扯遠一點,著名新加坡教授Kishore Mahbubani在他的新書《Has China Won》談中美關係,其中提到中國當然存在民族主義,亦包含極端民族主義。然而目前以習近平主席領導中國共產黨之下的中國,往往能夠把極端民族主義控制下來,決不會做出不利中國不利國際的非理性決定。試想像一下中國走的是一人一票西方多黨式選舉民主,選出來的領袖隨時會是像特朗普或羅斯福一般的領袖,如果羅斯福當了中國領袖,他會如何處置外交爭議。引述其中一段 "There is no question that if China suddenly becomes a democracy, it would emerge with a leader as interventionist or imperialistic as Teddy Roosevelt, not with a leader as restrained and noninterventionist as Xi Jinping."

此外,Mahbubani教授提到,中國目前認真看待氣候變化,決心採取更克制的措施,這些都是因為中國走自身的道路,才能如此處理問題。如果中國走的是西方一人一票的所謂民主選舉,隨時演變成民粹,根本不能夠有效處理氣候變化的問題。因此中國自身的政治制度不但對中國自身有利,亦對全世界有利。

結語:多年以來,無論是西方帶動的輿論或者本地輿論,往往針對中國走自身的政治制度,沒有跟從西方民主選舉,進行大量污蔑及攻擊。反對派容易利用這種污名化煽動香港部分市民對中國內地產生仇恨。這篇文章希望大家不要被西方式一人一票民主選舉蒙騙,亦不要誤信他人,對中國的污名化。

周浩鼎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