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聞】公民科明年始有課本 中學擬剪裁官方教材

2021-08-31 00:00

(星島日報報道)高中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新學年將於中四級推行,逐步取代通識教育科。公民科課本料明年始出版,教育局先後提供多份官方教材,但各校使用官方教材有差異。有學校認為官方教材資料難以消化,擬剪裁為校本教材;有中學為免增加教師壓力,採用坊間教科書,官方教材為輔,又認為只要有所引導,課堂亦可涉獵敏感議題。

公民科雖設有適用書目表,但新學年暫無課本面世,除了個別出版社以通識教育科課本為藍本發行的銜接教材外,教育局亦先後推出十二份官方教材簡報,協助教師於課堂使用。新蒲崗的李求恩紀念中學正籌備公民科,副校長徐曉琦坦言官方教材內容多是硬資料,包括《基本法》條文、選舉制度等,形容對學生「乾哽白飯,難以下嚥」,不能直接使用,打算利用官方教材作剪裁,編製更切合學生程度和能力的校本教材。

徐曉琦指,暫打算按課題分類成「需要深記」及「略記即可」兩大類,前者如「三司十一局」的角色、立法會及區議會職務等,後者如大灣區涉及的內地城市,再加以整理、歸納和簡化,並加入圖片增加吸引性,「教學時會參考綜合人文科的經驗,讓學生明白公民科與生活息息相關。」

他坦言現時教師對未來的選舉制度等不熟悉,明白製作校本教材「有一定風險」,但亦助教師熟習相關議題;同時,學校亦正為中四生提供銜接活動,如舉辦公民科問答比賽,讓學生認識基礎知識,亦有助教師溫故知新,「公民科對師生都是新科,需要一起摸索和學習。」

道教聯合會青松中學則無意編製校本教材,身兼公民科科主任的助理校長洪德銘指,在《香港國安法》落實後,當局要求學校保存與《憲法》和《基本法》教育及國安教育相關的校本教材至少兩年,以便當局有需要時查閱,「『無書可用』的困境僅一年,要求教師編製公民科校本教材,即使每人只負責一部分,既是徒增壓力,亦是費時失事。」

洪德銘認為,公民科的「香港」及「國家」主題,要求教師精通香港歷史,亦須熟悉國家未來規劃的重點及相關政策,如大灣區、「一帶一路」倡議等,具備對中國未來發展的前瞻性,在備課上形同兩個極端,「教學前須花更多時間備課,除課本知識外,亦應熟讀額外的資料,方能應付學生提問。」

被問到課堂上能否提及「六四」等敏感事件,洪德銘認為只要教師有信心及能力引導學生,得出不可觸犯《香港國安法》等法例,建立學生正面價值觀和態度等,合乎法理情的判斷和決定,便可教授,否則不建議在課堂上討論「過分複雜的議題」,「我會建議學生努力讀書,考入大學,增進知識及閱讀相關文獻後,通過論文來分析事件。」

他坦言,有教師曾討論能否討論日前被判刑的唐英傑案,正計畫製作壁布板,列出近年備受各界關注的案件、判詞及刑罰,「用事實向學生說明,不論立場,只要犯法就要承擔法律後果,是司法獨立的展示。」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