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增加康體設施 建設健康城市

2021-08-17 00:00

每屆奧運結束,都會掀起社會對體育政策的討論,包括對精英運動員的支援是否足夠、應否申辦更多國際體育賽事,以及需否提供更多康體設施等。香港代表隊在今屆東京奧運取得歷史性佳績,加上新冠疫情令市民更為注重個人健康,多做運動,使有關討論更為熱烈和逼切。特首日前就提出了五招支持體育發展措施,包括加快向立法會申請撥款近十億元,用作香港體育學院擴建。

相對其他同樣人煙稠密的大城市,香港的康體設施其實並不算少,不少是在「兩局」(市政局及區域市政局)年代興建。但由於有關設施大多是因應地區居民需要而建,偏重某幾類熱門運動項目,功能單一,因而出現不少重複建設。另外,部分設施的老化失修情況嚴重,使用率參差。亦有部分設施根本不符合相關國際標準,難以用作培訓運動員或舉辦獲國際認可的大型賽事,甚或連進行學界賽事也不合規格。

兩局解散後,改由民政局與康文署負責興建及管理全港的康體設施,但在政府內部爭取土地及財政資源優次時,往往不及房屋、交通、教育、醫療、社福等更民生的基建項目,導致過去十多年本港的康體設施建設明顯放緩。直至幾年前政府拍板興建啟德體育園,以及在二〇一七年提出預留二百億元增加及提升二十六項地區康體設施,相關建設工作才重新起動「追落後」。

在近年進行規劃及動工的新發展區,都會預留足夠用地興建不同類型及符合國際標準的康體設施。但相對於舊區,要覓得新土地固然困難,即使有地亦往往要優先用作建屋,康樂體育淪為次要考慮。

面對上述問題,解決方法之一是更積極、廣泛地應用「一地多用」原則,整合及重置現有散落於不同地段、未有地盡其用、嚴重老化或不合標準的單一康體設施,合併重建成現代化、多用途的多層康體大樓,亦可與其他社福、教育,以至住宅項目混合發展。這樣不但有助加快提升及加建多元化的康體設施,方便政府管理及便利市民享用,更重要是可騰空部分用地作房屋或其他發展用途,締造多贏局面。

此外,政府亦要把握一些舊區及舊樓重建帶來的契機,協調好不同政策局、部門與私人發展商,在有限空間下盡量加建更多公私營的康體設施。那怕是稍為擴闊行人路面,移除部分不必要的欄柵、路牌及電箱,在天橋底或三尖八角的休憩處加設簡單的健身設施,即能方便市民作緩步跑及多樣化的個人運動,將香港建設成一個更健康、更有活力的宜居城市。

謝偉銓

立法會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議員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