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Snap Shot】海濱實驗 觸動無盡可能

2021-07-10 00:00

今年六月,一幅巨型藝術裝置漂浮於中環海濱上空,展出期間吸引不少市民和攝影愛好者前來欣賞打卡及拍片。這條八十米長充滿動感的空中河流,名為《川流不熄》,是美國著名藝術家Patrick Shearn的作品。作品由超過四萬五千條色帶組成,懸浮在中環海濱活動中心的上空。《川流》在夏日微風下隨風飄揚,有如海浪般在空中翻滾。下雨天倒影映照在地上,在維港兩岸高樓海港的景色襯托下,又形成一幅難得一見的美麗圖畫。

該幅裝置是由旅遊事務署連同香港設計中心主辦的「#ddHK設計香港地」展覽的七件作品之一。展覽以「維港蛻變」為主題,其餘作品分別遍布由銅鑼灣至中環的各段海濱。當中包括在銅鑼灣避風塘的《首》(大坑舞火龍)和《一齊一個人》、灣仔水上活動及康樂主題區的《聲之穹蒼》、灣仔碼頭旁HarbourChill海濱休閒站的《靜觀自然》、添馬公園海旁的《維港放小息》等。市民可以一面在維港海濱散步,一面欣賞不同的藝術裝置。一時間,維港海濱變成了推動創意設計的展覽場地。

不同地區海濱連成一線,再變成展覽場地,相信是第一次。事實是,我們深信,海濱不但是個公園;維港海濱「段段有特色」,但也同屬一個整體。

為了令海濱更朝氣蓬勃,我們近年以海濱作為實驗場,積極探索不同的可能性,並觀察市民的回應。三年來,我們以「先駁通,再優化」及「期間限定」的策略,用簡單的建設把海濱提早駁通,再擺放隨時變換和可移動的傢俬和藝術裝置。另一方面,我們跳出固有框架,採用開放式管理,以公私合營及民間參與模式管理海濱,亦取得了一定成效。

我們提出了「3E」的概念,這三個E,分別是「Experiment」(創新實驗)、「Engagement」(公眾參與)及「Empowerment」(發揮潛能)。這裏想說說Empowerment。我們深信,當維港海濱的暢達度得到改善,當公共空間包容度有所增加,當管理者以更開放的模式管理;便自然會引發到更多的商戶、機構和民間主動參與海濱建設,而毋須由政府事事主導,令海濱發揮更多的可能性。上述的藝術展覽便是一例。

過去兩年,我們積極推動本地文創業者參與海濱建設,在卑路乍灣、灣仔、金鐘、北角和荃灣海濱擺設大量「期間限定」的藝術裝置。去年七月舉行的海濱傢俬設計比賽,二十件優勝作品已全部製作完成,並分別放在灣仔和大角嘴海濱。這些舉措不但令海濱更多元活潑,更重要的,是增加了社會各界對海濱的歸屬感。不少藝術家更成為海濱大使,親身落場或在自己的社交媒體向市民推廣海濱。

海濱事務委員會以小本經營推動本地創作,誘發其他持份者在海濱設置成本較高的世界級藝術裝置,例如Patrick Shearn的《川流不熄》、澳洲多媒體設計團隊ENESS夥拍本地設計及製作團隊雅卓創意的《聲之穹蒼》、德國藝術家Isa Genzken創作的八點五米高巨型玫瑰《Rose II》、丹麥藝術家組合Elmgreen&Dragset創作的《梵高的耳朵》等。海濱,不經不覺地已變成推動本地和世界戶外藝術的場地。

展覽之外,隨着各段長廊陸續開放,一些團體亦利用維港海濱獨特的地貌,進行不同的活動,共同創造海濱活力。例如香港水上運動議會便在水上運動主題區的水體上舉行賽事,近日更向市民推廣平板賽艇運動。HarbourChill海濱休閒站的營運者香港社會創投基金不時在海濱舉辦海濱長跑、瑜伽班、音樂會和繪畫工作坊等。今天,多元活潑的維港海濱已逐漸成形。遊走維港海濱,總會找到你的所愛。

吳永順(海濱事務委員會主席)

http://avincentng.blogspot.hk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