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Snap Shot】海滨实验 触动无尽可能

2021-07-10 00:00

今年六月,一幅巨型艺术装置漂浮于中环海滨上空,展出期间吸引不少市民和摄影爱好者前来欣赏打卡及拍片。这条八十米长充满动感的空中河流,名为《川流不熄》,是美国著名艺术家Patrick Shearn的作品。作品由超过四万五千条色带组成,悬浮在中环海滨活动中心的上空。《川流》在夏日微风下随风飘扬,有如海浪般在空中翻滚。下雨天倒影映照在地上,在维港两岸高楼海港的景色衬托下,又形成一幅难得一见的美丽图画。

该幅装置是由旅游事务署连同香港设计中心主办的「#ddHK设计香港地」展览的七件作品之一。展览以「维港蜕变」为主题,其馀作品分别遍布由铜锣湾至中环的各段海滨。当中包括在铜锣湾避风塘的《首》(大坑舞火龙)和《一齐一个人》、湾仔水上活动及康乐主题区的《声之穹苍》、湾仔码头旁HarbourChill海滨休闲站的《静观自然》、添马公园海旁的《维港放小息》等。市民可以一面在维港海滨散步,一面欣赏不同的艺术装置。一时间,维港海滨变成了推动创意设计的展览场地。

不同地区海滨连成一线,再变成展览场地,相信是第一次。事实是,我们深信,海滨不但是个公园;维港海滨「段段有特色」,但也同属一个整体。

为了令海滨更朝气蓬勃,我们近年以海滨作为实验场,积极探索不同的可能性,并观察市民的回应。三年来,我们以「先驳通,再优化」及「期间限定」的策略,用简单的建设把海滨提早驳通,再摆放随时变换和可移动的家俬和艺术装置。另一方面,我们跳出固有框架,采用开放式管理,以公私合营及民间参与模式管理海滨,亦取得了一定成效。

我们提出了「3E」的概念,这三个E,分别是「Experiment」(创新实验)、「Engagement」(公众参与)及「Empowerment」(发挥潜能)。这里想说说Empowerment。我们深信,当维港海滨的畅达度得到改善,当公共空间包容度有所增加,当管理者以更开放的模式管理;便自然会引发到更多的商户、机构和民间主动参与海滨建设,而毋须由政府事事主导,令海滨发挥更多的可能性。上述的艺术展览便是一例。

过去两年,我们积极推动本地文创业者参与海滨建设,在卑路乍湾、湾仔、金钟、北角和荃湾海滨摆设大量「期间限定」的艺术装置。去年七月举行的海滨家俬设计比赛,二十件优胜作品已全部制作完成,并分别放在湾仔和大角嘴海滨。这些举措不但令海滨更多元活泼,更重要的,是增加了社会各界对海滨的归属感。不少艺术家更成为海滨大使,亲身落场或在自己的社交媒体向市民推广海滨。

海滨事务委员会以小本经营推动本地创作,诱发其他持份者在海滨设置成本较高的世界级艺术装置,例如Patrick Shearn的《川流不熄》、澳洲多媒体设计团队ENESS夥拍本地设计及制作团队雅卓创意的《声之穹苍》、德国艺术家Isa Genzken创作的八点五米高巨型玫瑰《Rose II》、丹麦艺术家组合Elmgreen&Dragset创作的《梵高的耳朵》等。海滨,不经不觉地已变成推动本地和世界户外艺术的场地。

展览之外,随着各段长廊陆续开放,一些团体亦利用维港海滨独特的地貌,进行不同的活动,共同创造海滨活力。例如香港水上运动议会便在水上运动主题区的水体上举行赛事,近日更向市民推广平板赛艇运动。HarbourChill海滨休闲站的营运者香港社会创投基金不时在海滨举办海滨长跑、瑜伽班、音乐会和绘画工作坊等。今天,多元活泼的维港海滨已逐渐成形。游走维港海滨,总会找到你的所爱。

吴永顺(海滨事务委员会主席)

http://avincentng.blogspot.hk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