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港台座談會回顧建黨百年成就

2021-07-04 00:00

■香港電台第一台「五十年後:建黨百年——人民對她的期望」座談會。
■香港電台第一台「五十年後:建黨百年——人民對她的期望」座談會。

二○二一年六月二十五日,香港電台舉辦「建黨百年——人民對她的期望」座談會。座談會由港台第一台《五十年後》主持人葉國華主持,同時邀請了立法會議員謝偉俊律師、香港智明研究所研究總監許楨教授和基本法基金會會長李浩然博士擔任主講嘉賓。本次座談會從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中港關係、經濟與金融及法制建設等多方面,回顧及闡述中共建黨一百年來的成就、「一國兩制」的偉大創新、中國法制發展道路,以及未來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前景等多方面內容。

座談會開場,主持人葉國華介紹道,一九二一年七月二十三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參加會議的代表有十三人,代表了當時全國五十多名黨員。一百年後的今天,中共黨員人數已經接近九千二百萬人,佔全國人口的百分之六點五左右。中國由一個羸弱、任人欺辱的國家,變成了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經濟強國,中國人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邁入民族復興。這些成就與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密不可分。

中國共產黨的領袖們從來都不是頑固僵化、教條主義的人,他們懂得學習反省和變通調整。他們懂得與敵人鬥爭,也正視自己陷入的誤區和曾經犯下的錯誤。在艱難的探索中,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道路。其中典型的例子非常的多,例如吸取蘇聯解體的教訓、在香港實施「一國兩制」等等。中國的崛起不是奠基於某個國家的衰敗,中國共產黨相信人類命運共同體。希望到了二○四九年,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百周年之際,中共能夠實現她對於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承諾。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拭目以待。

李浩然博士闡述了中國共產黨自建國以來法制建設的歷程與成績。他分享道,文革剛剛結束時,中國只有兩部法律,一個是《憲法》,一個《婚姻法》。今天,中國內地已經有三千部法律,一萬二千部行政法規,約二十二萬部地方性法規,約七千六百部司法解釋。我們可以看到,除了經濟成就之外,很多人忽略了中國共產黨在法制建設上投入了大量的努力,在如何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制度以及建立一套屬於中國、適合中國的法律的道路上,中共一直在做探索與創新。

提到香港市民最關心的「一國兩制」未來發展,其實在中共十九大的報告裏的「十四個堅持基本方略」中已經提出: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從這裏可以看出「一國兩制」不單止是受到《憲法》及《基本法》的保障,更加是執政黨的基本理念與核心治國方略。

許楨教授講到,縱觀歷史,在整個中華民族奮鬥的過程中,香港人從來都沒有缺席過。香港新界人黃作梅就是一位很典型的代表。他學習成績優異,是一名共產黨員,曾經參加東江縱隊抗擊日軍,擔任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他在一九五五年被國民黨殺害時年僅三十九歲。當時的香港,有大量的年輕人前赴後繼地投入與敵人的鬥爭,在中華民族最屈辱、最需要灑熱血的時候,香港人從來都沒有畏縮過。

回顧歷史,每一個弱小國家的興盛,都需要先定義民族,後建立國家。而中國共產黨就是在特殊的歷史背景之下,結合中國一八四○年以來的情況,相信自己能夠改造自己的民族、相信中華民族一定能夠復興。他們通過強大的信念,設立了關於美好中國的理想,一步一步帶領國家走到了今天的位置。我們對比其他國家的其他政黨,沒有一個黨派對自我的期許如此之高。正是因為有着堅強的信念,中國共產黨可以發展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目的是讓每一個中國人都過上富足、有尊嚴、有未來的幸福生活。

謝偉俊律師在座談會中談到,香港目前社會矛盾的主要根源其實是意識形態的矛盾。香港市民對於抗拒中共、反感中共的心態和情緒,阻礙了香港融入國家的進程,從而阻滯了香港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發展。「一國兩制」是偏愛香港的制度,但是許多人都強調「兩制」而忽略「一國」,這其實是非常錯誤的認知,也引發了許多社會衝突。所以《國安法》的頒布能夠肅清社會的錯誤認識,使香港的發展重回正軌。

座談會後,現場觀眾積極提出問題,主講嘉賓們一一作答,互動氛圍熱烈。一位觀眾提出,政府近期鼓勵青年人前往大灣區的其他城市發展,但是似乎只強調了創科專業方面的機會,那麼對於其他學歷及專業的青年人來說,大灣區內是否有好的機會呢?李浩然博士回答了他的問題。李博士說,大灣區內社會層次更加豐富,行業種類繁多。但是,香港年輕人要調整一個心態,就是並不是因為你在香港不能成功,才去廣東省的城市找機會。你必須要在這個行業做到領先地位,有一技之長,才能在大灣區內成就一番事業。內地市場雖然競爭激烈,但如果能夠站穩腳跟,面對一個十四億人口的市場,相信前途是無量的。

另一位觀眾提出意見及詢問,講者在座談會上似乎沒有特別提到國民黨在中華民族復興道路上的作用。許楨教授回應,兩岸四地是同一個民族、同一個國家,經歷了許多的失敗和嘗試,每一次的經驗都成為下一步的奠基。舉例來說,如果沒有毛澤東在建國初期幾十年的工業化建設,就算鄧小平想要改革開放,也是沒有基礎的。我們今天要有一個寬廣的胸懷來看待歷史,無論是甚麼政黨,都有自己的短處與長處。定義我們是不是中國人的不是看我們有沒有共同的過去,而是看我們有沒有共同的將來。兩岸四地的人民的歷史坐標是否相同、現代化程度是否相同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需要走向自由、民主、均富的中國。中國共產黨能否回應中華民族對她的期望,帶領中國人民走向美好的將來,才是最重要的。

「建黨百年——人民對她的期望」座談會電台精華版於七月三日及十日(星期六)下午二時,在港台第一台《五十年後》節目內播出;電視精華版於八月二十二日(星期日)晚上十一時,在港台電視31播出。

文:葉國華辦公室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