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港台座谈会回顾建党百年成就

2021-07-04 00:00

二○二一年六月二十五日,香港电台举办「建党百年——人民对她的期望」座谈会。座谈会由港台第一台《五十年后》主持人叶国华主持,同时邀请了立法会议员谢伟俊律师、香港智明研究所研究总监许桢教授和基本法基金会会长李浩然博士担任主讲嘉宾。本次座谈会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港关系、经济与金融及法制建设等多方面,回顾及阐述中共建党一百年来的成就、「一国两制」的伟大创新、中国法制发展道路,以及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前景等多方面内容。

座谈会开场,主持人叶国华介绍道,一九二一年七月二十三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十三人,代表了当时全国五十多名党员。一百年后的今天,中共党员人数已经接近九千二百万人,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六点五左右。中国由一个羸弱、任人欺辱的国家,变成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经济强国,中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迈入民族复兴。这些成就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密不可分。

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从来都不是顽固僵化、教条主义的人,他们懂得学习反省和变通调整。他们懂得与敌人斗争,也正视自己陷入的误区和曾经犯下的错误。在艰难的探索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道路。其中典型的例子非常的多,例如吸取苏联解体的教训、在香港实施「一国两制」等等。中国的崛起不是奠基于某个国家的衰败,中国共产党相信人类命运共同体。希望到了二○四九年,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之际,中共能够实现她对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承诺。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拭目以待。

李浩然博士阐述了中国共产党自建国以来法制建设的历程与成绩。他分享道,文革刚刚结束时,中国只有两部法律,一个是《宪法》,一个《婚姻法》。今天,中国内地已经有三千部法律,一万二千部行政法规,约二十二万部地方性法规,约七千六百部司法解释。我们可以看到,除了经济成就之外,很多人忽略了中国共产党在法制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努力,在如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以及建立一套属于中国、适合中国的法律的道路上,中共一直在做探索与创新。

提到香港市民最关心的「一国两制」未来发展,其实在中共十九大的报告里的「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中已经提出: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从这里可以看出「一国两制」不单止是受到《宪法》及《基本法》的保障,更加是执政党的基本理念与核心治国方略。

许桢教授讲到,纵观历史,在整个中华民族奋斗的过程中,香港人从来都没有缺席过。香港新界人黄作梅就是一位很典型的代表。他学习成绩优异,是一名共产党员,曾经参加东江纵队抗击日军,担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他在一九五五年被国民党杀害时年仅三十九岁。当时的香港,有大量的年轻人前赴后继地投入与敌人的斗争,在中华民族最屈辱、最需要洒热血的时候,香港人从来都没有畏缩过。

回顾历史,每一个弱小国家的兴盛,都需要先定义民族,后建立国家。而中国共产党就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之下,结合中国一八四○年以来的情况,相信自己能够改造自己的民族、相信中华民族一定能够复兴。他们通过强大的信念,设立了关于美好中国的理想,一步一步带领国家走到了今天的位置。我们对比其他国家的其他政党,没有一个党派对自我的期许如此之高。正是因为有着坚强的信念,中国共产党可以发展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的是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过上富足、有尊严、有未来的幸福生活。

谢伟俊律师在座谈会中谈到,香港目前社会矛盾的主要根源其实是意识形态的矛盾。香港市民对于抗拒中共、反感中共的心态和情绪,阻碍了香港融入国家的进程,从而阻滞了香港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一国两制」是偏爱香港的制度,但是许多人都强调「两制」而忽略「一国」,这其实是非常错误的认知,也引发了许多社会冲突。所以《国安法》的颁布能够肃清社会的错误认识,使香港的发展重回正轨。

座谈会后,现场观众积极提出问题,主讲嘉宾们一一作答,互动氛围热烈。一位观众提出,政府近期鼓励青年人前往大湾区的其他城市发展,但是似乎只强调了创科专业方面的机会,那么对于其他学历及专业的青年人来说,大湾区内是否有好的机会呢?李浩然博士回答了他的问题。李博士说,大湾区内社会层次更加丰富,行业种类繁多。但是,香港年轻人要调整一个心态,就是并不是因为你在香港不能成功,才去广东省的城市找机会。你必须要在这个行业做到领先地位,有一技之长,才能在大湾区内成就一番事业。内地市场虽然竞争激烈,但如果能够站稳脚跟,面对一个十四亿人口的市场,相信前途是无量的。

另一位观众提出意见及询问,讲者在座谈会上似乎没有特别提到国民党在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的作用。许桢教授回应,两岸四地是同一个民族、同一个国家,经历了许多的失败和尝试,每一次的经验都成为下一步的奠基。举例来说,如果没有毛泽东在建国初期几十年的工业化建设,就算邓小平想要改革开放,也是没有基础的。我们今天要有一个宽广的胸怀来看待历史,无论是甚么政党,都有自己的短处与长处。定义我们是不是中国人的不是看我们有没有共同的过去,而是看我们有没有共同的将来。两岸四地的人民的历史坐标是否相同、现代化程度是否相同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需要走向自由、民主、均富的中国。中国共产党能否回应中华民族对她的期望,带领中国人民走向美好的将来,才是最重要的。

「建党百年——人民对她的期望」座谈会电台精华版于七月三日及十日(星期六)下午二时,在港台第一台《五十年后》节目内播出;电视精华版于八月二十二日(星期日)晚上十一时,在港台电视31播出。

文:叶国华办公室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