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可再生」的想像與實踐—漢斯.約瑟夫.費爾

2021-06-21 00:00

筆者曾到訪漢斯的100%可再生能源家園,周圍種滿了植物,他們每天所吃的蔬果都是自己親手種植,生物多樣性令人歎為觀止。
筆者曾到訪漢斯的100%可再生能源家園,周圍種滿了植物,他們每天所吃的蔬果都是自己親手種植,生物多樣性令人歎為觀止。

香港夜景舉世聞名,我們這一代很難想像這顆東方之珠竟有一天不能亮起霓虹燈。一九七三年,石油危機席捲全球,香港也不能倖免。當時為了節約能源,全港需要按夏令時間作息,霓虹光管只能在晚上六時至十時亮起,生活一切須要節約用電。政府更呼籲市民慎用燃油,其他燃料也要「慳得就慳」。

同一時間,在地球另一端的德國,情況更嚴峻。戰後的德國工商業發展蓬勃,對能源的需求巨大,能源危機對經濟造成沉重打擊。二〇一八年「呂志和獎——持續發展獎」獲獎者漢斯.約瑟夫.費爾(Hans-Josef Fell)當時還是一名學生,他回憶人們習慣於廉價、穩定的石油供應,突然石油短缺,價格連番暴漲,恐慌爆發。一向以汽車聞名的德國,推行車速限制,並且禁止國民在周末開車,以節省燃油。市面百業蕭條,往日熱鬧的街道變得空空蕩蕩。他踩着單車穿梭其中,驚覺對石油的依賴扼住了這個國家的咽喉。

石油和煤等化石燃料,並非取之不盡,開採過程有一定的危險,而燃燒後產生的溫室氣體更是造成全球暖化的元兇。當時漢斯有很強的信念,認為國家長遠需要使用天然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和水能等,才能令經濟、社會和環境持續發展。他決定身體力行,首先在自家屋頂安裝了太陽能發電板,慢慢又引入生物能源以應付日照不足的情況,經過反覆試驗、失敗、改進,最終成功達致全屋百分百使用可再生能源。

漢斯的努力慢慢地讓社區起了變化,太陽能電板一塊塊地爬上了小鎮的屋頂。於是漢斯聯合鄰居,在一九九四年創立了世界第一間太陽能發電合作社,又投身議會,促成德國通過「可再生能源法」,鼓勵民間發展太陽能、風力、生物能源及地熱發電等可再生能源。

目前有超過一百個國家和地區參考並頒布類似的法例,啟迪了無數科技創新與改良,改變了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場。

香港的地理條件與德國大不相同,我們肯定不能照搬德國的經驗。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是大勢所趨,當年漢斯來港領獎,建議我們拓闊對能源使用的想像,例如是否可以從澳洲取得能源,或者在大灣區做風力發電?

近年,本港也有不少企業嘗試「就地取材」,如靠海的建築物試用水力發電,儘管得出的電量不多,但嘗試是很重要的一步。當年漢斯着手建造他的可再生能源小屋,很多人都笑他癡人說夢,但當房子真的建成了,就能啟迪更多的想像、實踐,失敗了繼續改進,我們就離夢想愈來愈近。漢斯有一句話令我至今難忘:「我們不是空想一個更好的世界,而是打造一個更好的世界」。

呂志和獎助理總經理 程珍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