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可再生」的想像与实践—汉斯.约瑟夫.费尔

2021-06-21 00:00

香港夜景举世闻名,我们这一代很难想像这颗东方之珠竟有一天不能亮起霓虹灯。一九七三年,石油危机席卷全球,香港也不能幸免。当时为了节约能源,全港需要按夏令时间作息,霓虹光管只能在晚上六时至十时亮起,生活一切须要节约用电。政府更呼吁市民慎用燃油,其他燃料也要「悭得就悭」。

同一时间,在地球另一端的德国,情况更严峻。战后的德国工商业发展蓬勃,对能源的需求巨大,能源危机对经济造成沉重打击。二〇一八年「吕志和奖——持续发展奖」获奖者汉斯.约瑟夫.费尔(Hans-Josef Fell)当时还是一名学生,他回忆人们习惯于廉价、稳定的石油供应,突然石油短缺,价格连番暴涨,恐慌爆发。一向以汽车闻名的德国,推行车速限制,并且禁止国民在周末开车,以节省燃油。市面百业萧条,往日热闹的街道变得空空荡荡。他踩着单车穿梭其中,惊觉对石油的依赖扼住了这个国家的咽喉。

石油和煤等化石燃料,并非取之不尽,开采过程有一定的危险,而燃烧后产生的温室气体更是造成全球暖化的元凶。当时汉斯有很强的信念,认为国家长远需要使用天然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才能令经济、社会和环境持续发展。他决定身体力行,首先在自家屋顶安装了太阳能发电板,慢慢又引入生物能源以应付日照不足的情况,经过反覆试验、失败、改进,最终成功达致全屋百分百使用可再生能源。

汉斯的努力慢慢地让社区起了变化,太阳能电板一块块地爬上了小镇的屋顶。于是汉斯联合邻居,在一九九四年创立了世界第一间太阳能发电合作社,又投身议会,促成德国通过「可再生能源法」,鼓励民间发展太阳能、风力、生物能源及地热发电等可再生能源。

目前有超过一百个国家和地区参考并颁布类似的法例,启迪了无数科技创新与改良,改变了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场。

香港的地理条件与德国大不相同,我们肯定不能照搬德国的经验。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是大势所趋,当年汉斯来港领奖,建议我们拓阔对能源使用的想像,例如是否可以从澳洲取得能源,或者在大湾区做风力发电?

近年,本港也有不少企业尝试「就地取材」,如靠海的建筑物试用水力发电,尽管得出的电量不多,但尝试是很重要的一步。当年汉斯着手建造他的可再生能源小屋,很多人都笑他痴人说梦,但当房子真的建成了,就能启迪更多的想像、实践,失败了继续改进,我们就离梦想愈来愈近。汉斯有一句话令我至今难忘:「我们不是空想一个更好的世界,而是打造一个更好的世界」。

吕志和奖助理总经理 程珍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