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一派】公社科對「正反二元」思維之糾正

2021-06-09 00:00

通識教育科於今年九月一日起,從新的中四開始由「公民與社會發展科」逐步取代。公民科指引日前出爐,列明不應引導學生將探究方向「囿於正反二元對立」角度。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表示,過去有人認為通識科只提「反對意見」,沒有正面建立一些解決方案,或全面考慮一個問題,故此今次特別提及「不應限制每件事上只正反討論」。

若以培養學生的多元思考以至批判思考,在教學上強調正反論證的確沒有問題。但是,不是所有議題都可以正反論證,涉及歷史、法律、宗教、民族、國家主權和安全問題等課題,這些都不存在所謂正反論證。

在關係憲制原則的大是大非問題,全世界都不存在所謂讓學生正反辯論的問題。例如在美國的課堂,不會要求學生討論學習分裂美國的利弊,佔領國會的好處,也不可能要求學生辯論拉登發動九一一襲擊究竟是對是錯,對美國有何利弊。違法的行為不存在正反論證的空間,這是最基本的常識。

另外,現實世界是複雜的,很多事情並非只有「正反」或「利弊」兩面。即使是有正反兩面的議題,即使是有比正反兩面更複雜的議題,例如道德倫理議題,尤其是科技發展所誘發的道德倫理議題,在學生未有足夠人生閱歷和知識基礎的情況下,「正反利弊」這種論述只會令學生在評論複雜的事件時將其簡化為「誰對誰錯」或「有利有弊」的非黑即白的二元化議題,這反倒違背批判性思考的原則,同時也不是一種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探究學習和分析討論。

社會上討論諸如通識教育、公民教育等課題時,往往忘記了一點:就是我們是在討論基礎教育階段的學與教,不是討論高等教育階段的學與教。中小學基礎教育階段的學與教,不是個別老師個人學術觀點的傳播,不是個人價值觀點的傳播,課室的教壇不是城市論壇,教師是要依據課程發展議會和考評局制定的課程及評估指引來教學,即使在通識教育科的課程指引之中,也沒有任何關於批判性思考的具體教學元素之界定,沒有任何這方面的教學內容之規定,有的只是「批判性思考」這幾個字!結果,實際的教學變成一種批判、各自表述。別的不論,光是如此的教學,就是非常不專業的課程設計。最後,變成應付考試某種試題題型的一種八股化應試技巧而已。

未來推行的公民科絕不能囿於正反二元對立觀點,實事求是,讓學生能夠更全面、客觀地學習和認識香港、國家和世界性議題,這本身就是一種回歸教育專業的重要改革舉措!

鄧飛

中學校長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