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奧斯卡導演拍反修例風波 冀呈現全貌料在港首映

2021-06-07 00:00

(星島日報報道)二○一九年的反修例風波,對香港的影響至今未平息。曾獲奧斯卡金像獎的英國導演柯文思(Malcolm Clarke)正在製作一部紀錄反修例運動的電影,將在三個月後完成製作,料首先會在香港上映,有機會在戲院或串流平台放映。柯文思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拍攝電影的意念源於他認為西方媒體很多時候報道香港反修例運動比較偏頗,又透露製作時訪問了三位政治光譜南轅北轍的立法會議員、「標誌性」的年輕社運領袖和記者,希望透過電影呈現更全面反修例運動的面貌予觀眾,「不要只相信你見到的事,不要只相信人們告訴你的事,要自己了解、研究,不要被別人決定你要思考甚麼。」

柯文思的「反修例電影」由二○一九年六月開始在港拍攝,直至二○二年二月街頭場面拍攝完畢,當時他差不多每天都到街頭拍攝示威場面。「起初是想拍攝紀錄片,惟大部分受訪者都不願上鏡,擔心之後會被起底,惟有改聘演員將訪問內容呈現出來。」他後來改變主意,為「紀錄片」注入靈魂,由一對情侶因為政見不同而分開的故事串連整個反修例運動。

即使兩次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殊榮,要表達修例風波的全貌亦不是一件易事,他說自己受日本導演黑澤明的《羅生門》啟發,明白就算同一件事情,不同人會因為自己的身分和角度,而產生不同的理解。柯文思說,反修例的事件都錯綜複雜,「不是《紐約時報》數個欄目就能呈現出來。我不希望只簡單帶出『黃好藍壞』或『林鄭月娥很棒、示威者很瘋狂』的訊息。」他強調自己的電影不是為任何一方陣營發聲。

電影事前做足準備工夫,訪問不同政見與階層人士,由深黃、中立,到深藍都有,職業包括政治人物、學生、物業經理、的士司機,更預告曾訪問廣為人認識的立法會議員、標誌性的年輕社運領袖和記者,將呈現他們對反修例運動的看法。當問及三人確實身分,他則賣了關子:「你屆時觀看電影便可知道了。」柯文思補充,電影將有不少衝突現場和「從未曝光」的畫面。

甚麼原因令柯文思拍攝記錄反修例運動的電影呢?他不假思索地回答:「這源於我們生活於充斥假新聞的時代,我們慣性在特定的地方去獲取資訊。」他以自己為例,每日都會閱讀《紐約時報》和《衞報》,但他認為這兩份報章對中國的報道都較「偏頗和懶惰」(bias and lazy),「很多外媒記者自以為很了解香港,其實不然。」他又笑說:「他們比較擅長六點鐘到香港外國記者會喝杯氈酒吧!」

柯文思強調自己不是專家或學者,但他也有自己看法。他認為美國經常都會製造一個「邪惡帝國」,「在我小時候,美國的邪惡帝國就是蘇聯;現在我是個老人了,美國的邪惡帝國就是中國。」柯文思形容香港就像二戰期間的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充滿各國的政治角力,當香港發生反修例運動時,他就知道有外國勢力會利用香港作為「反中」的棋子,他認為外部勢力絕對有份參與香港社會運動,就如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ED)向認同美國價值的非政府組織撥款。他又特別點名,指一些外國政客,如美國共和黨參議員Josh Hawley表面支持香港,但實際上根本不關心香港,只關心能否利用香港來「反中」。

「不要只相信你所看到見到的,不要只相信人們告訴你的事情,要自己去了解和研究,不要被別人決定你要思考甚麼。這就是我想透過這部電影帶出的簡單訊息。」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