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奥斯卡导演拍反修例风波 冀呈现全貌料在港首映

2021-06-07 00:00

(星岛日报报道)二○一九年的反修例风波,对香港的影响至今未平息。曾获奥斯卡金像奖的英国导演柯文思(Malcolm Clarke)正在制作一部纪录反修例运动的电影,将在三个月后完成制作,料首先会在香港上映,有机会在戏院或串流平台放映。柯文思接受本报访问时表示,拍摄电影的意念源于他认为西方媒体很多时候报道香港反修例运动比较偏颇,又透露制作时访问了三位政治光谱南辕北辙的立法会议员、「标志性」的年轻社运领袖和记者,希望透过电影呈现更全面反修例运动的面貌予观众,「不要只相信你见到的事,不要只相信人们告诉你的事,要自己了解、研究,不要被别人决定你要思考甚么。」

柯文思的「反修例电影」由二○一九年六月开始在港拍摄,直至二○二年二月街头场面拍摄完毕,当时他差不多每天都到街头拍摄示威场面。「起初是想拍摄纪录片,惟大部分受访者都不愿上镜,担心之后会被起底,惟有改聘演员将访问内容呈现出来。」他后来改变主意,为「纪录片」注入灵魂,由一对情侣因为政见不同而分开的故事串连整个反修例运动。

即使两次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殊荣,要表达修例风波的全貌亦不是一件易事,他说自己受日本导演黑泽明的《罗生门》启发,明白就算同一件事情,不同人会因为自己的身分和角度,而产生不同的理解。柯文思说,反修例的事件都错综复杂,「不是《纽约时报》数个栏目就能呈现出来。我不希望只简单带出『黄好蓝坏』或『林郑月娥很棒、示威者很疯狂』的讯息。」他强调自己的电影不是为任何一方阵营发声。

电影事前做足准备工夫,访问不同政见与阶层人士,由深黄、中立,到深蓝都有,职业包括政治人物、学生、物业经理、的士司机,更预告曾访问广为人认识的立法会议员、标志性的年轻社运领袖和记者,将呈现他们对反修例运动的看法。当问及三人确实身分,他则卖了关子:「你届时观看电影便可知道了。」柯文思补充,电影将有不少冲突现场和「从未曝光」的画面。

甚么原因令柯文思拍摄记录反修例运动的电影呢?他不假思索地回答:「这源于我们生活于充斥假新闻的时代,我们惯性在特定的地方去获取资讯。」他以自己为例,每日都会阅读《纽约时报》和《衞报》,但他认为这两份报章对中国的报道都较「偏颇和懒惰」(bias and lazy),「很多外媒记者自以为很了解香港,其实不然。」他又笑说:「他们比较擅长六点钟到香港外国记者会喝杯毡酒吧!」

柯文思强调自己不是专家或学者,但他也有自己看法。他认为美国经常都会制造一个「邪恶帝国」,「在我小时候,美国的邪恶帝国就是苏联;现在我是个老人了,美国的邪恶帝国就是中国。」柯文思形容香港就像二战期间的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充满各国的政治角力,当香港发生反修例运动时,他就知道有外国势力会利用香港作为「反中」的棋子,他认为外部势力绝对有份参与香港社会运动,就如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NED)向认同美国价值的非政府组织拨款。他又特别点名,指一些外国政客,如美国共和党参议员Josh Hawley表面支持香港,但实际上根本不关心香港,只关心能否利用香港来「反中」。

「不要只相信你所看到见到的,不要只相信人们告诉你的事情,要自己去了解和研究,不要被别人决定你要思考甚么。这就是我想透过这部电影带出的简单讯息。」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