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直talk】科技素養教育三級制 有效推 IT學習

2021-06-06 00:00

全球創新及科技產業發展迅速,香港亦緊貼潮流,積極推動創科。在過去幾年政府在這方面的投資超過一千億元。促進創科,人才最為重要,因此政府非常重視中小學STEM教育。雖然這方面是教育局的重點任務,但近期政府資訊科技辦公室也積極配合,政府在二○一九年度撥款五億元,推出「中學IT創新實驗室」計畫,向中學提供三年共一百萬元,讓它們自行購置所需的IT設備和專業服務,以及舉辦更多相關的課外活動,加深學生對人工智能、區塊鏈、雲端運算、大數據等嶄新IT的認識。政府今年更把計畫延伸至小學,撥款兩億多元推出「奇趣IT識多啲」計畫,未來三年向小學提供最高四十萬元資助。

無論如何,教育局和政府資訊科技辦公室「雙劍合璧」,旨在透過廣泛STEM教育提升本地青年的「科技素養」。根據台灣科技教育學者所指,素養是「知識 + 技能 + 態度」,培養學生成為終身學習者,以適應現在生活及未來的挑戰。「科技素養」的範圍包括:青年學會使用科技來解決問題,並且鼓勵科技使用者不斷地反思科技所帶來的正面及負面影響。針對「資訊素養」,香港教育局也曾發布過相關的文件,不約而同地目標一致。

在操作上,學界對政府大力推動中小學STEM課外增潤計畫持不同意見。對於熟悉STEM教育的學校而言,它們可以利用政府的資助加強學校現有的設施,當然鼎力支持。然而一些對科技陌生的學校,要求它們適當地使用這筆資助,卻並不容易。

理論上,「科技素養」教育主要以非形式(non-formal)教學方法推行,以經驗學習法(Experimental Learning)為主導,與日常課堂形式(formal)教學互相配合。再者,培育學生「科技素養」要因材施教,就此學校可以考慮以三級制進行:第一級是「全校普及教育」,目的是安排學生參與,強調生活化、以體驗為主的多元化活動,例如在校內的各式科普活動、網上資料、參觀科學館等。這級的重點是在跨學科體驗,讓學生認識科技在日常生活中和未來工作上所能帶來的好處。

老師從第一級中尋找出對科技有興趣的學生,邀請他們進入第二級的「小組興趣班」,進一步栽培。這級聚焦於動手能力,以小組形式學生與老師進行項目設計及系統開發,讓學生把科技知識學以致用。老師為了增加學生的投入感,可以把項目主題與學校的重點學科領域(例如時裝設計)掛鈎。

第三級是「精英班(校隊)」,由對科技具特出表現的學生組成「校隊」參加校外(甚至乎國際級)比賽,讓科技專才開濶視野,公開地從體驗中學習。

推行三級制「科技素養」行動,學校需要一套評測標準去量度校方、老師或學生的科普水平(第一級)、科技興趣和動手技能(第二級)及創新能力(第三級)。再者,前線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以這標準所獲得的數據,科學化地進行分析,然後策略性地設計STEM課程。

最後,學校「科技素養」評測絕非香港專有問題,全球教育界都正面對,值得一提的是,由多所英國大學組成的「編程學院」(Institute of Coding)所推出的測試標準已在當地廣泛使用,至今已為兩萬多名參與者進行評估,它們的做法值得香港教育界參考。

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

黃錦輝教授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