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點評】文憑試兩史開考 考生忌過猶不及

2021-05-10 00:00

中學文憑試進行得如火如荼,經歷去年的歷史科試題風波,今屆無論是該科抑或通識教育科,試題均未見敏感議題,甚至連負面或挑戰題亦鮮有考核。不過,上周歷史科開考,記者發現不同試場均有考生在備試階段為避免敏感題目,明言避答中國近現代史與香港的題目,擔心題材敏感重演題目取消風波。本周四中史科開考,程尚達認為考生宜放下這種過猶不及的取態。

受去年試題風波影響,不少考生仍有餘悸,記者在不同試場都遇到避答敏感議題的考生,有人應試前決定避答中日關係的試題;有人見到試題問及香港與內地經濟關係,因擔憂試題被取消而放棄選答,稱學校歷史科教師已提醒小心選題,以免試題遭到取消。

今屆卷一歷史資料題因疫情微調,由以往四題全答,改為四選三,而卷二維持七選二的論述題,考生理論上可避開敏感議題,而選答有十足把握的題目。然而,卷一試題設計實際是「避無可避」,第一題考核二戰前香港經濟與內地關係,第二題考核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與改革開放,若考生棄答中港相關題目,只答其餘兩題,根本無補於事。

事實上,探究歷史議題,學生須以不同角度審視過去與當代事件,歷史發展進程既有成就,但難免出現風雨波瀾,甚至有屠殺、戰爭、衝突等扭曲人性、破壞文明的失序時代,考生難以把爭議視同從未發生,何況歷史討論亦難免評估論述,甚至反駁謬誤與辯證史實,若然劃地為牢,恐怕並非學史論史的正確態度,而答案流於表面,要取得高分也是難事。

相較歷史科,中史科亦不時討論歷代爭議,觀乎歷屆試題,無論是抗日戰爭、國共內戰、文化大革命等,都是試題觸及的史事,這些題目並非要求考生表態,而是考核他們對歷史的認識與理解,能有確切的觀點與視野,根據史料作客觀詮釋,提出合理結論。如今各科均有審題委員會,試題經過重重把關,故考生不宜多慮,否則只會庸人自擾。

以往教育界有意見認為,學生忙於應付核心科目,令歷史科與中史科選修人數不如舊制,如今高中核心科目優化,釋出課時之際,若有考生「不敢答」,會否預告未來高中生可能對兩史「不敢修」?此現象值得前線教師留意。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