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論政經】疫苗氣泡引領復常之路  

2021-04-20 00:00

政府以「疫苗氣泡」為基礎,分三階段放寬餐飲等處所的營業限制,將為社會經濟和民生全面復常創造條件,做法值得支持。回顧過去幾波疫情的發展,總是離不開一個循環:收緊限制措施後疫情就受控、放寬措施後又再爆發。疫苗既是實現群體免疫的良方,也是突破疫情反覆的路向。

環顧全球,很多國家和地區已經將疫苗作為重要的防疫策略,而且漸見成效,在以色列、英國和美國等地,隨着接種率上升,新增確診及死亡數字呈現下降趨勢。本港自上月起為市民提供疫苗,但接種率未如人意,截至四月十五日,僅約六十五萬人已接種第一劑疫苗,覆蓋不足一成人口,非但遠離達至群體免疫所需的七成半接種率,亦落後於差不多同期開打的新加坡,其接種率已有約兩成。

有批評指特區政府以放寬限制利誘市民接種疫苗,但其實社會應該從大局角度理性看待。疫情已困擾我們一年多,當前的檢疫和限制社交措施總算把疫情控制下來,但仍未能持續「清零」,隱形傳播鏈仍然存在。而且受限制措施影響,不少行業已經到了苟延殘喘的境地,長此下去或會令更多人失去工作,不利整體經濟復甦。

疫苗正是我們突破現狀、戰勝疫情的有力武器。政府藉各種措施鼓勵接種疫苗,目標是增強大眾抵抗病毒的能力,既有利於市民自己、親友、夥伴的健康,亦有助社區實現群眾免疫,讓大眾生活和各行各業早日回復正常。事實上,「疫苗氣泡」是全球大趨勢,不少國家和地區開始讓已接種疫苗者恢復更多活動,例如逾半人口已接種疫苗的以色列,允許已接種兩針的民眾進入健身室、泳池等設施。

加快接種疫苗固然重要,而鼓勵自願檢測的措施仍然有需要維持。政府考慮取消免費派樽檢測的安排,這方面應深思熟慮實行的細節,或研究替代方案,方便市民「願檢盡檢」。另外,亦要繼續向大眾傳遞積極防疫的信息,以免市民誤以為打了疫苗就可以疏於防疫,從而鞏固抗疫成果。

政府同時宣布本月底擴大「回港易」、下月推出允許內地人士免檢訪港的「來港易」,加上與其他國家和地區探討「旅遊氣泡」措施,逐步邁向恢復互通的目標。若大家能齊心合力,在身體情況許可下加快接種疫苗,本港的經濟和民生定能早日回復正常。

李民斌

全國政協委員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